近年来,随着各地棚膜经济的大力发展,茄子[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灌木,古称酪酥、昆仑瓜,以幼嫩果实供食用,原产东南亚,公元4~5世纪传入中国。]提前延后的棚室生产面积逐年增加,经济十分可观。但是,棚室茄子栽培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容忽视的病害。其中有这样一种病,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的茎、叶、果出现黑色病斑,导致茄子的品质和产量严重下降。这种病就是茄子黑枯病。
下面,我们从茄子黑枯病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为您介绍其防治技术。
一、茄子黑枯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茄子黑枯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但茎秆、果实也会感染。
叶片染病时,最初会出现灰褐色至灰黑色近圆形的小斑点,之后这些小斑点颜色加深,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多在在0.5-1.0厘米左右,病斑外多具黄绿色晕圈,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斑周缘变为深褐色至紫黑色,内部变为浅褐色,也有的病斑会形成轮纹,常常造成叶片早期脱落。棚室内湿度大时病斑的背面出现灰褐色霉层,这便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有时可在叶脉形成,条件适宜时也会长出灰褐色霉层。也可在叶片基部发生,导致整片叶枯死,而且茎上也能产生病斑。
茄子黑枯病叶片受害症状
果梗及茎秆发病常产生凹陷或龟裂的近圆形病斑。果实发病较少,一旦感染病菌,果面上首先出现较多的水泡状隆起病斑,然后病斑开始凹陷腐烂,严重影响茄子的品质,商品性降低。
二、茄子黑枯病发生规律有哪些?
茄子黑枯病的病原菌为茄棒孢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通常是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随病叶、茎等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还可附着在种子或塑料棚、温室等资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此菌在6-30℃均能发育,发病适温20-25℃。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传播,飞散到周围植株上在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蔓延传播,使病情加重,并进行多次再侵染。
茄子黑枯病叶片受害症状
该病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高温、多湿条件下易发病,5~6月晴天保护地内温度上升,温度管理不严格时,发病程度会增加。特别是夜间植株叶子上形成水滴的情况下,病害传播蔓延速度快。
三、茄子黑枯病如何有效防治?
1、种子消毒。自留种子时应选择在无病田中采种,为防止种子带菌,播种前可用52℃温水浸泡30分钟,再放入15-25℃温水中浸泡4-6小时,然后再捞出置于适温条件下催芽播种。
育苗时注意通风降湿
2、控制菌源。一是科学轮作,与非茄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二是收获后和播种前对田园进行清洁,清除田间病残体。三是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适当增放磷钾肥,切忌偏施氮肥。
3、强化管理。一是要合理控制定植密度,不可为追求高产随意增加定植株数,造成后期田间荫蔽有利于病菌传播蔓延。二是严格管控棚室内温湿度[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近代测量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注意通风换气,防止高温多湿现象发生,抑制病害发展。三是切忌大水漫灌或灌水过量,揭膜后的大棚遇到降水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湿。四是及时摘除初发病株上的病叶,带出田间集中烧毁或深埋。
管控好棚室内的温湿度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甲基硫菌灵[结晶固体,熔点195℃(同时分解)。]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