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梨树(学名:Pyurs spp.),蔷薇科、梨属植物,分布较广,中国以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淮河流域一带栽培较多;日本也有。]的产量高,果质甘甜且汁水多,深受广大消费的青睐。但是梨树从开花、坐果开始,就必须加强病虫的防治,尤其是梨的锈病[由4,00 0种以上真菌引致的几千种重要经济植物和杂草的病害。]防治更为重要,它不仅影响梨树的产量,还影响着果实的外观质量,从而影响着梨的价格,因此加强梨锈病防治,是梨丰产的重要途径。
发病症状
叶片受害后,叶面出现橙黄色[《橙黄色》是由美萨拉贝克 编写的一本小说。]具光泽斑点,逐渐扩展为近圆形、边缘淡黄色病斑,直径4-8毫米。表面密生黄色微凸小斑点,为病菌性孢子器。空气湿度大时,从性孢子器溢出淡黄色黏液,内含大量性孢子。黏液干燥后,斑点变黑,病组织加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处生出褐 色毛状物,形似山羊胡子,即为锈子器。毛状物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为锈孢子。病斑多时,可引起梨树早期落叶。
果实发病后,果面产生橙黄色病斑,后期病斑凹陷,中间密生孢子器,形成黑色木栓化硬疤,其上着生小黑点和毛状物。病部生长停滞形成畸形果,果实易早落。
新梢、叶柄、果柄上的病斑与果实症状相似,病斑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后期病部龟裂,引起梨树落叶、落果。
桧柏[桧柏(Sabina chinensis (L.) Ant. ),正名圆柏,是松杉目、柏科、圆柏属下植物类,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老树广卵形。]为病菌转主寄主[寄生(parasitism)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其中受害的一方就叫寄主,也称为宿主。],染病初期在针叶及小枝上出现浅黄色隆起斑病,翌年3月病斑破裂,溢出红褐色冬孢子角。春季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胀,呈橙黄色舌状胶质体,干燥时缩成表面有皱纹的污胶物。
发病条件
1、转主寄主,梨锈病菌属于转主寄生菌,需要在两类不同的寄主上完成其生活史。若梨园周围5千米范围内没有转主寄主,梨锈病则一般不能发生。
2、气候条件,春季适温多雨是造成梨锈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3、越冬病菌基数,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树上的越冬病菌基数大,初侵染病原多,梨锈病发生严重。
4、品种抗性,梨不同品种对锈病的抵抗力差异较大。
防治措施
1、严格检疫
控制感病柏类苗木在当地或异地梨园区域5km范围内造林,感病梨苗要经过除病处理后方可栽植建园。
2、加强测报
及时监测病害状况,掌握3月下旬至4月中旬即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担孢子传播侵染盛期这个最佳防治时段,提高防治效果。
3、切断侵染
在梨园区域5km范围内不用桧柏等柏类植物进行造林或不选择在桧柏等柏类植物区域5km范围内建梨园,切断侵染链。
4、科学管理
重视梨园管理,及时中耕除草,适时施肥灌水,合理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逆性。
5、彻底清园
结合冬季修剪工作,剪掉树上的僵果和病枝,及时清扫落叶、落果和树枝,并集中烧毁,保持梨园干净卫生。
6、果实套袋
对幼果及时进行套袋,能有效预防幼果被害,保证果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7、化学防治
若梨园附近有桧柏等柏类植物,则在梨树发芽前,先剪除转主寄主桧柏、塔柏、刺柏等树木上的菌瘿,然后喷布4-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抑制冬孢子的萌发,减少病菌基数;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担孢子传播侵染盛期,喷1次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3000-5000倍液,隔7-10天再喷1次20%三唑酮[三唑酮属于低毒性杀菌剂。]乳油2000倍液,雨后天晴应及时加喷一次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3000-5000倍液,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若防治不及时,在感病后叶片正面出现病斑即性孢子器时,喷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20%氟硅唑咪鲜胺2000倍液,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发病严重的果园隔7-10天再喷1次。化学防治时应避免在花期喷药,以免产生药害。
#谷丰计划# 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