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苦瓜又名凉瓜,是葫芦科植物,为一年生攀缘草本。]又称凉瓜,是葫芦科苦瓜属蔓生攀缘性草本植物,因其果实中含有苦瓜苷,味道甘苦而被人们称为苦瓜,瓜条外形如黄瓜但表皮凸凹不平,古时人们又称其为赖葡萄、锦荔枝。苦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可作蔬菜食用,也具有降血糖、抗病菌、抗癌等功效,因此兼有药材价值,因此,广受消费者青睐,种植苦瓜经济效益显著。
在栽培苦瓜过程中常有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相伴,影响产量和质量,其中霜霉病[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就是其中的一种。
苦瓜霜霉病俗称**干,如同其它瓜类霜霉病一样,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后,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长出多角形病斑,严重时病斑连合形成斑块,从而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导致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生长缓慢,果实短小,产量和质量下降,给苦瓜生产带来影响。如果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不及时,再伴生苦瓜白粉病[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将给生产带来严重灾害,甚至绝收。
那么,苦瓜霜霉病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发病有哪些症状,是由什么病菌引起的,有哪些发病规律,采取怎样措施才能有效防治呢?
下面,为您介绍苦瓜霜霉病防治技术。
一、苦瓜霜霉病在植株上的症状表现
苦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从幼苗期至成株期都可发生,其中以苦瓜生长中后期为害严重,并常与白粉病相伴发生。
1、幼苗期染病症状。当子叶被病菌侵染后,最初在子叶上会出现褪绿色的黄斑, 病斑扩大后逐渐变为黄褐色, 最后变成褐色,枯干而死。
图1 苦瓜霜霉病叶片正面症状
2、成株期染病症状。发病初期在叶片的正面会出现黄色小斑, 之后会逐渐扩大,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呈现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的边缘与健部没有明显界限, 颜色也由最初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至褐色,严重时病斑融合为大的斑块。在叶子的背面则会出现边缘清晰的水渍状多角病斑。当田间湿度较大时,在叶背面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叶面可见到白色菌丝;天气干燥时则很难见到霉层, 早晨观察叶片背面有明显的水浸状病斑,后期病斑破裂或连成片,导致叶缘卷缩干枯,失去光合作用功能。
图2 苦瓜霜霉病叶片背面症状
3、霜霉病与白粉病区别。苦瓜霜霉病与白粉病经常相伴而生,前期病状相似,苦瓜的白粉病不仅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和茎,最初在叶面或嫩茎蔓上出现白色霉点,后扩展成霉斑,斑上布满白粉状霉层,并在斑上长出许多黑色的小粒点,有别于霜霉病。霜霉病的病斑呈多角形,叶背面病斑呈水渍状,潮湿条件下叶背面才能见到白色霉状物,即白色菌丝。
图3 苦瓜白粉病症状
二、苦瓜霜霉病及其发病规律
1、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形态特征
引起苦瓜霜霉病的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菌【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ley et Curtis)Rostov.】该病菌隶属真菌的藻菌纲、霜霉目、霜霉科、假霜霉属。病菌的从气孔中伸出l~2枝或3~4枝,高165~420微米,主轴长105~290微米,占全长的2/3~9/10,粗5~6.5微米,基部略膨大,上部呈双叉状分枝3~6次;末枝直或略弯曲,长1.7~15微米;孢子囊浅褐色,椭圆形至卵圆形,具乳突,大小15,31.5×11.5~14.5微米,长宽比值为1.2~1.7,产生游动孢子,萌发后侵入;卵孢子生在叶片组织中,球形,浅黄色,大小28~43微米。
2、苦瓜霜霉病病原菌习性
该病菌主要为害植物的叶片;除侵染苦瓜外,还可侵染冬瓜、西瓜、甜瓜、香瓜、洋香瓜、黄瓜、西葫芦、葫芦、金瓜、丝瓜和佛手瓜等作物。
图4 苦瓜霜霉病后期症状
三、苦瓜霜霉病发病规律
1、病原菌传播途径。苦瓜霜霉病是一种气传性专性寄生菌,病原菌是以孢子形式悬浮于空气中,借助于气流和风雨传播,当叶片上有水膜时,孢子萌发并从叶片上的叶肉细胞间隙和气孔侵入。在南方温暖地区空气中的孢子随时辗转健康植株叶片上即可发病,而北方寒冷地区病原是在温室或大棚活体植株上存活,然后再从温室或大棚向露地植株传播侵染。
2、发病条件。苦瓜霜霉病的病原菌萌发适温为4~32℃,其中以15~25℃为最适,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5%时易诱发病害,并且,湿度越高病害发生越严重。一般在高温干燥天气有利于病菌传播,雨水多、湿度大,昼夜温差大、早晨雾大露水重条件下病害更易流行。苦瓜对霜霉病抗性较强,但在北方或温室大棚栽培条件下发病较重,应注意防治。田间出现积水或连续阴雨,病害流行发生、蔓延较快,并继而引起白粉病。
四、苦瓜霜霉病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良种,及时清洁田园。苦瓜不同品种对霜霉病抗性是有差异的,应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种植,减轻发病率。播种或定植前应及时彻底地清除所有的蔬菜残余植株、叶片及杂草,集中烧毁,发病严重地区应将土壤撒施生石灰,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及时将田间病叶、枯枝、黄叶、老叶等摘除烧毁,减少病原菌。
2、远离瓜田种植,提早培育壮苗。苦瓜传播主要是空气传播,因此,种植苦瓜的地块应选择距离瓜类蔬菜园田距离较远的地方,尽量开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最好水旱轮作,切忌与瓜类蔬菜轮作,更不要连作重茬种植。种植苦瓜地块应尽量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便于降水或灌溉后田间积水能够及时排出,降低田间湿度。提早培育瓜苗目的是提早定植,避开雨季病害爆发期,减轻病害发生。可采用营养钵育苗,苗期控制地温25℃,光照保持每日8小时左右,白天温度控制在15~25℃,夜间10~15℃。苗龄在30~45天, 5~6 片真叶时定植,定植前10天开始通风炼苗,防止幼苗徒长和老化,培育出健壮幼苗,增强抗病力。
3、强化肥水管理,保持田间通透。苦瓜播种或定植前应施足底肥,切忌不要偏施氮肥,根据地力每亩可施腐熟农家肥3000~500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硫酸钾20~30公斤,然后耕翻土壤,做成高畦并覆盖地膜,最好膜下铺设滴灌管带, 有利于浇水并降低田间湿度。在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促进植株根系发育;结瓜后应防止大水漫灌,避免田间湿度大引发病害发生。对于出现零星病叶应及时摘除,并用竹木支”人”字形瓜架,防止叶子互相重叠,及时摘除距地面50厘米以下的侧芽和侧枝,使田间保持通透,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叶片光合作用。温室大棚种植苦瓜要加强温湿度的管理,注意通风排湿,棚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湿度保持90%以下为宜。生长期适当喷2~3 次奥普尔有机矿化活性复合肥,即可补充氮磷钾大量元素,还可满足微量元素需求,提高植株抗病性。
4、有效预防,及时防治
(1)发病前预防。在霜霉病发病前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也可选择25%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雾预防。
(2)发病初期防治。在霜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72.2%霉霜威盐酸盐水剂6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全株,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可间隔5~7天1次,连续施用2~4次。
(3)棚室烟剂防治。大棚温室种植苦瓜在发病初期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均匀分放在棚内4~5处,傍晚时用暗火点燃闭棚熏**,第二天早晨通风正常管理,每隔7天熏1次,连续进行2~3次,防治效果较好。
(4)双病同发药剂防治。苦瓜霜霉病与白粉病混合发生时,可喷洒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600倍液加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但要9注意收获前4天应停止用药,避免发生药害。
苦瓜对铜剂敏感,在幼苗期谨慎使用,生长期也要严格控制用量和浓度,以防发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