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病[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一种世界性的葡萄病害。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分布, 尤其在多雨潮湿[潮湿(cháo shī),汉语词语,意思是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地区发生普遍,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生长早期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使新梢、花穗枯死;中、后期发病可引起早期落叶或大面积枯斑而严重削弱树势,影响下一年产量。那么,葡萄霜霉病怎样防治?防治葡萄霜霉病需要注意什么?
1、发病症状
葡萄霜霉病只为害葡萄地上部幼嫩[幼嫩是汉语词汇,拼音yòu nèn,解释为柔弱、稚嫩。]组织,如叶片、新梢、花穗和果实等。
枝蔓:新梢上端肥厚、弯曲,由于形成孢子变白色,最后变褐色而枯死。如果生长初期侵染,叶柄、卷须、幼嫩花穗也出现同样症状,并最后变褐,扭曲或干枯脱落。
叶片:病斑油浸状,半透明,淡黄色至红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发病4~5天后,病斑背面形成幼嫩密集白色似霜物。发病严重时叶片提早脱落。感病[感病(susceptible)指寄主受病原物的侵染而发生病害的现象。]品种病斑较大,抗病品种病斑小。
花器:发病小花及花梗初现油渍状小斑点,由淡绿色变为黄褐色,病部长出白色霉层,病花穗渐变为深褐色,腐烂脱落。
果实:幼嫩的果粒高度感病,发病后果色变灰色,表面满布霜霉。果粒成熟时较少感病,老果粒发病后变褐色。
2、发生规律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低等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卵孢子生物是形成藏卵器的藻菌类和藻类等生物,是单性生殖所生成的同种结构。]在病组织中或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芽中越冬,卵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多年。当日平均气温达13℃时,越冬孢子即可在潮湿土壤中萌发产生芽孢囊,芽孢囊再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雨水溅射等)到葡萄幼嫩组织表面,从气孔侵染为害。经7~12天潜育期,导致发病,产生大量菌丝病菌孢子(白色霜霉状物)。该病菌孢子经气流或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芽中越冬的菌丝,第2年随幼嫩组织生长,直接导致发病,并产生病菌孢子进行侵染。葡萄霜霉病再侵染次数多,流行性很强,防治不当常造成早期落叶,甚至死树。一次落叶影响3年(当年绝收,次年无果,第3年产量很低)。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多雨潮湿型病害,并要求昼夜温差较大。当昼暖夜凉、多雨潮湿、雾大露重等高湿条件出现时,葡萄霜霉病则严重发生,甚至流行。葡萄细胞液中钙和钾的比例与抗病性有关,钙∶钾小于1时较感病,大于1时较抗病。另外,葡萄种植过密,修剪(整枝打杈)不当或不及时,通风透光不良,小气候湿度大,氮肥使用量过多,地势低洼等均有利于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在秋季多雨潮湿时,葡萄采收后也常造成葡萄霜霉病的发生流行。
3、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
通过杂交和嫁接尽可能地选用美洲系列的品种,因美洲种葡萄较欧洲种的抗病,如品种康拜尔、摩尔多瓦。
②加强葡萄园管理
春、夏、秋季修剪时应剪除病枝、病蔓、病叶;早期架下喷石灰水杀死病残体中的病原菌;提高结果部位及棚架高度,及时摘心,中耕除草,园内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
③喷药保护
清园后在植株和附近地面喷1次3~5度波美的石硫合剂。6月中、下旬开始喷1∶0.7∶200波尔多液,或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泰克可湿性粉剂6000倍液,或75%猛杀生800-1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喷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