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化岩石可以用于兰草种埴吗
风化岩石可以用于兰草种埴,根据兰花的特性,用风化石为基质栽植兰草,地下根系发达。兰草与兰花是同一种植物,兰花是兰草的别名。
一、对栽培基质的要求:
野生兰花生长在背阴、通风、不积水的山地,因此栽培基质要求:通气、松软、漏水性好,呈微酸性。兰花唷⒎缁揭碎石土、红土砖碎石,也有人用带丛生杂草的土壤经火烤后成碎烤土,以上几种栽培基质都附合通气、透水、微酸等特点,且磷、钾肥丰富,可作兰花栽培基质,但要适当补充氮肥。近几年随着港台及国外养兰选进方法的传入,室内养兰得到较大推广,因此,采用水苔、珍珠岩、火山喷积石、颗粒砖块、颗粒仙土、颗粒泥炭等成为理想栽培的基质。它们的最大优点是便于水份管理和通气。
二、对温度的要求:
温度是生物生存发展的命脉。有生命的兰花,它的生存和发展与温度息息相关。温度适宜,它就生长繁茂;温度过高,它就生长停滞,甚至因闷热伤害而夭折;温度低了,它就进人休眠状态,过低了,它就会因为受到冻害而枯死。
(一) 兰花生根、发芽和正常生长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0~28度;2O℃以下,虽可生长,但生长缓慢;28℃以上,虽生长迅速,但也容易因气温过高而被迫进人休眠状态。因此,每当气温高于32℃时,则应采取加大遮阳密度、增加通风量和提高空气湿度的措施,以保证兰花有高速生长的生态条件。
(二)休眠的适温;兰花休眠期适温为昼温10~16℃,夜温5~1O℃。但春兰休眠期的适温应控制在10℃以下、3℃以上,才能度过春化阶段,保证正常开花。休眠期气温过高,虽可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增加发芽次数,但有容易早衰和缩短寿命的弊端。
(三)兰花可耐受的最低温度,春兰为-4℃,建兰为-2℃,墨兰为2℃。
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全国各地很难有全年理想的温度,各地的气温也是不一致的,因此,要根据兰花对温度的需求,应进行必要的人工调节,创造适合兰花生长、休眠的温度。当养兰场所出现不利兰花生长温度时,碰到温度较低时,就要人工加温。兰场较小的话,可用空调、电热器、暖气等加温。如兰场较大,可安装暖气设备,用暖气来加温。在夏天,兰场的温度在30多度时,注意通风一般问题也不大,兰花也能抗一定的高。碰到温度特别高,那就要采取人工降温措施,可用空调、电扇、排风扇、地上喷水、面盆里放水、冷气等等来降温。
三、对湿度的要求:
兰花原生长在深山野林中,周围环境湿度较大,一般为75%一90%之间。兰花在空气相对湿度60–70%时生长良好,过干或过湿都易引发兰病。因此,室内外栽培要创造一个适于兰花生长的逐部湿度小气候。兰花下山之后.尤其是种在阳台或房屋平台上,如不采取加湿措施,棚内湿度多低于60%。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养兰场所的湿度,以达到合适兰花生长的温度要求,即75%左右,接近兰花原生地的环境湿度。这样兰花生长良好,叶色翠绿,有生气,发芽率高,叶面不起黑点,叶尾不焦黄,开花也多。
提高养兰场所湿度的方法有:安装通风用的送、排风机(扇)、风扇、电动喷雾增湿器、设置水池、水盆,或在地面放置吸水海绵,用水滴湿地面等等。现在市场上卖的增湿电扇比较经济实用,一可增温;二可通风;三可降温,真是一举三得。
四、对阳光照射的要求:
野生兰花是喜荫植物,多生长在茂林修竹下,丛林遮挡了强烈的阳光照射。使兰花喜阴畏阳,但阳光又是兰花生长不可缺少的,因为阳光是兰花制造养分的来源,又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兰花从叶绿体的形成、气孔的开闭、养分和水分的吸收、细胞质的增生、花芽的形成以及有机物制造、酿蜜、放香等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等基本生理过程中,处处都受光照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冬季要求有充足的光线,利于其生长发育。而在夏季因阳光过强,温度过高,则必须遮荫。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不可少的,是制造养分的能量来源。兰花喜欢早上阳光。朝阳初升,阳光照射角度低,兰花受光面积大。又因为早上阳光经晨雾阻挡,光线相对柔和,直射不会灼伤兰叶。兰花经夜间营养积累后,早晨光合作用能力最强。
2.各位,对岩石的风化有影响的植物有什么啊
人参为五加科,属多年生宿性根双子叶植物,为“东北三宝”之首。
是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东北是我国出产人参最有名的地方,而真正人参的老家又在长白山上,这里出产的野生人参(称为山参)和栽培的人参(称为园参)几乎占全国的90%以上。
人参之所以很稀奇,很名贵,主要与它的药用价值有关。人参对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效果极佳,几千年来,中草药中人参都被列为”上品”。
加上人参形状特异,特别是野生的老山参,往往有人的形状,由此更产生了种种神秘感,所谓”人参精”,”人参娃娃”,并编撰出了不少动人的故事。由于人参的巨大作用,人参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金花茶 金花茶(C.Nitidissma)为山茶科、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植物,与中国名茶同科属,是国家8种一级保护植物之一。有很高的观赏、科研和开发利用价值,素有“植物界的大熊猫”、“茶族皇后”之称,在国际上负有盛名。
1960年在广西十万大山中首次发现黄色山茶,1965年由中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肃先生将此黄色山茶命名为“金花茶”,从此金花茶一举成名,震惊世界花坛。金花茶金瓣玉蕊,腊质金黄,晶莹光洁,鲜丽俏艳,点缀于绿叶琼枝间,风姿绰约,美艳怡人,高贵雅致,其观赏价值无与伦比,被荣称“茶族皇后”,花卉中的“超级明星”,又因其是一种古老植物,结果率极低,世界稀有,故又称之为植物界的“大熊猫”,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
银杉 银杉是一种古老的孑遗植物,在植物分类学的拉丁学名中,银杉的属名Cathaya,译成中文是伟大中华的古称”华夏”的意思。200万年以前,银杉曾经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自从受到第四纪冰川的袭击遭到灭顶之灾以后,人们对银杉的探索便只有借助植物化石。
1955年5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广西花坪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树木,似松非松,似杉非杉,经过有关专家鉴定,这正是那种外国科学家认为早已绝迹的珍贵树种–银杉的活标本。银杉属松科植物,树干一般高20米左右,胸径有40厘米以上。
优美的树枝分长枝和短枝两种,幼叶边缘有睫毛,令人惊奇的是:绿色的叶片背面,有两条粉白色的气孔带,饱含露珠的叶片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银杉以此而得名。 珙桐 珙桐花,又名“鸽子花”,素有“中国鸽子树”之美誉。
春未夏初,万千朵“鸽子花”,在珙桐林中竞相怒放,汇成峨眉山一大植物景观,人称“珙桐翔鸽”。 珙桐是一千万年前留下来的子遗植物,人称“植物活化石”,是我国的珍稀植物,也是峨眉山的特产。
它成片生长在峨眉山中山地区的九老洞、仙峰寺到遇仙寺之间,一直延续到洗象。桐林深秀,静若太古,云天一碧,夏令如秋。
西面,群峰绵延,仙掌峰、观音岩、长寿岩耸翠排空,时有朵朵白云逗留山顶;东面,山崖涧谷相连,藤萝蔓草缠绕,远山云影,极千里。在婉蜒7.5公里游山道旁,珙桐与各种阔叶树组成一道绿色长廊;在峰岩下,山崖上,涧溪边,幽谷里,林海花簇相拥,白花绿叶相间,甚为美观。
水杉 “科学上的惊人发现——1亿年前称雄世界而后消失了2000万年的东方红杉,在中国内地一个偏僻的小村仍然活着!”这是1948年3月25日美国《旧金山纪事报》上登载的一条头号新闻。 这里所说的“东方红杉”或叫“黎明红杉”就是水杉。
据古植物学家的研究,水杉是一种古老的植物。远在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上白垩纪时期,水杉的祖先就已经诞生于北极圈附近了。
当时地球上气候非常温暖,北极也不像现在那样全部覆盖着冰层,以后,大约在新生代的中期,由于气候的、地质的变迁,水杉逐渐向南迁移,分布到了欧、亚、北美三洲。根据已发现的化石来看,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可说是繁盛一时。
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纪,地球上发生了冰川,水杉抵抗不住冰川的袭击,从此绝灭无存,只剩下了化石上的遗迹。可是实际上它并不是真正的全军覆没。
当世界各地的水杉被冰川消灭时,中国却有少数水杉躲过了这场浩劫。其原因是第四纪时,中国虽然也广泛分布着冰川,但中国的冰川不像欧美那样成为整块的巨冰,而是零星分散的“山地冰川”,这种“山地冰川”从高山奔流直下,盖住了附近一带,却留下了不少无冰之处,一部分植物就可以在这样的“避难所”中继续生存。
我国有少数水杉,就是这样躲进了四川、湖北交界一带的山沟里,活了下来,成为旷世的奇珍。 这些幸存的“活化石”像隐士那样,在山沟里默默无闻地生活了几千万年,直到公元20世纪的40年代被人发现了。
望天树 比一比中国树木中的“巨人”,目前能摘取中国最高树木桂冠的,恐怕就只有高可达80米的望天树了。 望天树是1975年才由我国云南省林业考察队在西双版纳的森林中发现的。
属于龙脑香科,柳安属。该属共11名成员,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一带,望天树是只有在我国云南才生长的特产珍稀树种。
只分布在西双版纳的补蚌和广纳里新寨至景飘一带的20平方公里范围内。望天树的所在地,大部分为原始沟谷雨林及山地雨林。
它们多成片生长,组成独立的群落,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生态学家们把它们视为热带雨林的标志树种。
望天树是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一般高达60多米,胸。
3.岩石风化
风化作用(Weathering)为岩石、土壤及其矿物等由为与地球大气层接触而分解。风化作用发生在当地或无包含物体移动,所以不能和侵蚀作用(erosion)互相混淆。侵蚀作用包括岩石和矿物经由媒介如水、冰、风及重力等引起其移动与瓦解。
风化作用可以分为两种。机械性或物理性的风化作用包括因为大气情况如热力、水、冰及压力吊致岩石及土壤的分解。化学性的风化作用包括与大气化学物的直接反应,或与生物产生的化学物反应(生物性的风化作用),最终令岩石、土壤及矿物分解。
岩石分解后的物质与有机物质结合制成土壤。土壤的矿物成分取决于母质(parent material),所以由一种岩石形成的土壤常常会缺乏一种或多种肥沃土壤所需的矿物质,而由多种岩石混合形成的土壤(如冰川、风成(eolian)或冲积沉积物)常常会形成肥沃土壤(fertile soil)。
mons/5/5e/Weathering_freeze_thaw_action_iceland.jpg
在冰岛南部的一块岩石因冻融风化而分解
mons/b/be/GeologicalExfoliationOfGraniteRock.jpg
花岗岩的压力释放
mons/f/fc/YehliuTaiwan-HoneycombWeathering.jpg
此基座般的岩石的表面形态为盐结晶作用引起的蜂窝状风化(honeycomb weathering)。此地位于台湾野柳风景特定区
mons/b/ba/Salt_weathering_in_gozo.jpg
建筑物上的石头的盐风化,位于马耳他上的戈佐(Gozo)岛
mons/c/cd/Qobustan-salt.jpg
沙岩上的盐风化,位于阿塞拜疆上的科布斯坦(Qobustan
mons/0/04/Weathering_9039.jpg
一个刚破裂不久的岩石,显示出不同的化学风化作用(主要为氧化作用)向内发展。此砂岩在纽约的安杰莉卡(Angelica, New York)的冰碛(Glacial Drift)发现
4.岩石风化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
一般说,自然环境对岩石风化有影响,不说岩石风化对自然环境有影响。
岩石风化 (rock weathering) 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导致上述现象的作用称风化作用。
岩石风化的主要因素:
虽然所有的岩石都会风化,但并不是都按同一条路径或同一个速率发生变化。经过长年累月对不同条件下风化岩石的观察,我们知道岩石特征、气候和地形条件是控制岩石风化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不同矿物的溶解性差异很大。节理、层理和孔隙的分布状况和矿物的粒度,又决定了岩石的易碎性和表面积。风化速率的差异,可以从不同岩石类型的石碑上表现出来。如花岗岩石碑,其成分主要是硅酸盐矿物。这种石碑就能很好地抵御化学风化。而大理岩石碑则明显地容易遭受风化。
气候因素主要是通过气温、降雨量以及生物的繁殖状况而表现的。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气温高,降雨量大,植物茂密,微生物活跃,化学风化作用速度快而充分,岩石的分解向纵深发展可形成巨厚的风化层。在极地和沙漠地区,由于气候干冷,化学风化的作用不大,岩石易破碎为棱角状的碎屑。最典型的例子,是将矗立于干燥的埃及已35个世纪并保存完好的克列奥帕特拉花岗岩尖柱塔,搬移到空气污染严重的纽约城中心公园之后,仅过了75年就已面目全非。 地势的高度影响到气候:中低纬度的高山区山麓与山顶的温度、气候差别很大,其生物界面貌显著不同。因而风化作用也存在显著的差别。地势的起伏程度对于风化作用也具普遍意义:地势起伏大的山区,风化产物易被外力剥蚀而使基岩裸露,加速风化。山坡的方向涉及到气候和日照强度,如山体的向阳坡日照强,雨水多,而山体的背阳坡可能常年冰雪不化,显然岩石的风化特点差别较大。 剥蚀与风化作用在大自然中相辅相成,只有当岩石被风化后,才易被剥蚀。而当岩石被剥蚀后,才能露出新鲜的岩石,使之继续风化。风化产物的搬运是剥蚀作用的主要体现。当岩屑随着搬运介质,如风或水等流动时,会对地表、河床及湖岸带产生侵蚀。这样也就产生更多的碎屑,为沉积作用提供了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