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与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它喜肥、耐旱、耐寒,生长期短,但在种植[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过程当中,危害马铃薯的病虫害较多,其中晚疫病[病原中文学名: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界:真菌界 门:真菌门(Eumycophyta) 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纲:卵菌纲(Oomycetes) 目:霜霉目(Peronosporales) 科:腐霉科(Pythiaceae) 属:疫霉属(Phytophthora)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早疫病、病毒病等是主要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下面就马铃薯晚疫病为例,讲解其病发的条件、症状、规律,以及具体的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方法,以帮助大家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马铃薯晚疫病,一种引发马铃薯的快速茎叶死亡、块茎[块茎(tuber)是植物学名词术语。]腐烂的一种高发性病害,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相关数据显示,马铃薯晚疫病能造成10%以上减产,情况严重的减产高达50%,所以马铃薯种植户应高度重视这种作物病害,及时[及时,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jí shí。]发现,果断采取措施。
一,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规律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类作物病害,由于病菌存在于马铃薯块茎内越冬,在次年开春气温回暖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侵染植株,该病菌可以通过空气、灌溉水、雨水、农事操作等形式传播感染。
雨水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的必要条件,而且适宜的病发温度在20-24℃之间。
当温度处于10℃以下或30℃以上,该致病菌体侵染就会受到抑制。另外,如果种薯本身带有该病菌,就会造成播种后不发芽,或者幼苗出土即死的现象。
二,发病症状
晚疫病菌主要危害马铃薯的叶、茎、块茎。具体来讲,病害初期,其叶尖、叶缘表现出褪绿色斑块,随着时间推移,病斑范围会不断扩大。若多雨湿度较大时,叶片的病斑还外围还会出现一圈白霉;干旱湿度较小时,病斑颜色呈褐色。
病害后期,叶片萎垂变黑,全株枯萎死亡。另外,马铃薯的块茎在发病初期,出现褐色或铅灰色的病斑。但我们切开块茎之后,可以看到块肉呈浅褐色的斑点或斑带。
三,发病条件
马铃薯晚疫病发,跟马铃薯品种、环境条件密不可分,一般来说,在阴雨多雾高露潮湿,白天温度22℃左右,夜间温度10-13℃,以及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高湿等情况下,该病害容易发生。若防治不及时则会导致病害快速蔓延,这对马铃薯的产量会造成严重影响。
四,防治方法
A.农业防治。1.选择具有一定抗病能力的优良品种,对已发病的马铃薯要坚决剔除,最大程度减少初侵染源。2.适宜马铃薯种植的地块具有地势较高、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等特点。3.种植后要及时检查田间株苗,合理进行整枝、摘心、打杈,以加快主茎的生长。4. 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追肥,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5.若发现病株[词语病株拼音bìngzhū 注音ㄅㄧㄥˋㄓㄨ引证解释发生病害的植株。]苗,应该果断拔出病株,带离田间集中处理,并对发病的苗穴用生石灰灭菌处理。
B.药剂防治。1.对种薯切块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刀具10分钟,防治刀具携带的菌病传播。2.播种前,可用杀毒矾等拌种药剂拌种,增强种薯块的抗病能力。3.马铃薯株苗发病初期,及时用4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喷洒,拼音pēn sǎ,使溶液成雾状或飞沫状喷射散落。]病株,每隔8天喷洒1次,一般连续喷洒2-3次病情就可得到控制。
正常情况下,马铃薯种植户掌握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规律、发病症状、发病条件,以及综合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就采取措施,是能有效控制该病情,进而减少马铃薯减产所造成的损失。#谷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