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朋友都在反映草莓枯芽[《枯芽》是连载在起点中文网的小说,作者是绵羊肥肥。]、烂心的问题,那么,草莓枯芽、烂心到底是什么原因?它与草莓缺钙[正常人的血钙维持在2.18-2.63毫摩尔/升(9-11毫克/分升),如果低于这个范围,则认定为缺钙。]有关系吗?
我们先来说说导致草莓枯芽、烂心的原因有哪些?
1 草莓枯芽、烂心的原因
定植[定植,栽培术语。]不当造成烂心
在草莓定植时,一定要注意草莓的定植深度,若是定植浅了,根系外露,就不易产生新根,若是定植过深,可能会导致苗心被埋,容易造成秧苗腐烂。
因此,栽植前要特别强调整地质量,不管是基质栽培草莓与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栽培,栽植时都需要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定植时,一定要小心,不能让苗心内留有残留土,不然容易发生土传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导致苗心生长不健康。
芽枯病造成大量枯芽、烂心
草莓芽枯病是造成草莓烂芽、烂心的重要原因。
草莓芽枯病又称立枯病或是烂心病,是草莓上一种重要的病害,并且它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特点,会造成草莓的品质和产量严重下降。
芽枯病幼芽干枯[干枯,指草木衰亡,失去水分;皮肤干燥且皱缩。]
草莓芽枯病会危害草莓的花蕾、幼芽、托叶、新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基部,就是所谓的“形态学下端”,具体到一棵植物来说就是茎与根交界的部分。],感病后,草莓的花序、幼芽青枯并逐渐枯萎,呈灰褐色,托叶和叶柄基部感病后产生黑褐色病变,叶正面颜色深于叶背,脆且易碎,最终整个植株呈猝倒状或变褐枯死,茎基部和根受害皮层腐烂,地上部干枯容易拔起。
托叶和叶柄基部干枯
茎基部腐烂
芽枯病适宜温度是22~25℃,几乎在草莓整个生长期都可以发病,气温低或遇有连阴雨天气易发病,寒流侵袭或温度过高发病重。多肥高湿的栽培条件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栽植密度过大和栽植过深会加重病害发生程度。
缺钙导致的烂心
草莓缺钙主要体现在叶片皱缩,但不局限于花序和幼芽。对于植株来说,缺钙只会在特定部位(植物生长点[生长点,植物学上通常称为分生区,又称生长锥或顶端分生组织,此处细胞分裂活动旺盛。]一般在顶端的分生组织)出现,并不会导致植株死亡,主要受土壤PH、土壤其他元素胁迫、土壤湿度影响,这是生理性病害。
缺钙表现
缺钙一般是在氮肥、钾肥施用过多阻碍对钙的吸收时发生,或者土壤干燥,阻碍根系对钙的吸收。和温度、季节等关系不大,但是多在现蕾期发生,可能是因为花果期需要钙量比较大。
生长点受阻
缺钙萼片变干枯
2 防治措施
芽枯病的防治
针对发病原因来看,分为农业防控和药剂防控两类。
1、农业防控。
育苗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可以降低病害发生几率,例如氯化苦、石灰。选用不带病的脱毒苗生产,本身不带病日后加强防控,减少病害也减少成本;芽枯病原是土壤带病菌,轮作减少土壤中存在的病害,减少发病几率;合理密植,加强通风透光,避免高温高湿的环境,不利于病菌生存。
2、药剂防控
可30%的甲霜·噁霉灵水剂,它是甲霜灵和噁霉灵的复配杀菌剂,叶面喷施1500倍左右。
茎基部干枯
补钙[钙为凝血因子,能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措施
补钙叶面喷施效果比较好,建议叶面喷施糖醇钙1000-1500倍,喷2-3次/茬,补钙也是重在预防,一般出现缺钙症状表示缺钙比较严重。
在喷施钙肥的基础上,施入一定量的施腐殖酸(黄腐酸钾)、氨基酸、海藻肥促进根系吸收营养元素,间接促进钙的吸收。多浇水促进土壤中钙元素的移动,让植物吸收。
补钙时不要同时施很多拮抗元素的肥料比如钾肥、氮肥等,建议轮施加强补充效果。
来源:大丰收草莓植保
(农林卫视新媒体整理发布,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