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鳞翅目,夜蛾科,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属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多食性农业害虫;在河南地区,棉铃虫每年都会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危害[危险灾害。],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啃食[啃食(kěn shí):一点一点地吃…]花生嫩叶,同时也啃食花生的嫩茎、花及叶柄[叶柄(petiole)是叶片与茎的联系部分,其上端与叶片相连,下端着生在茎上,通常叶柄位于叶片的基部。]等,造成花生减产;如何科学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花生棉铃虫,成为当地花生种植户普遍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河南地区花生棉铃虫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进行介绍,并提出花生棉铃虫防治的几点建议,供花生种植户们参考。
一、危害症状
花生棉铃虫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主要啃食花生细嫩的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啃食花生的嫩茎、花和叶柄等,或在顶端隐蔽取食未展开的幼嫩叶片,使叶片仅剩下透明的下表皮;幼虫逐渐长大后将叶片啃食出明显的孔洞,进入暴食期时,可将叶片啃食干净,只剩下叶柄,形成光杆儿,致使花生产量明显下降[1]。
棉铃虫为害[基本信息为害详细解释“为害”一词中的“为”相当于“使”,古代就有这种用法。]叶片,造成叶片孔洞和缺刻
棉铃虫为害花生幼嫩叶片,仅剩透明下表皮
棉铃虫为害花生的花朵
棉铃虫为害花生的叶柄
棉铃虫幼虫进入暴食期,可将叶片啃食干净,只剩下叶柄
二、发生规律
棉铃虫一年发生3-8代,不同地区发生代数有所差异,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世代重叠严重,以蛹在土中越冬;河南地区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第三代幼虫危害麦茬花生[2];田间温度高、降雨量适中、相对湿度适宜时有利于成虫[成虫(adult,imago)生物学概念,为幼虫、若虫的对应词。]的发生,使产卵期延长,加重虫害发生;偏施氮肥、植株叶片鲜嫩且田间荫蔽,也利于棉铃虫的发生;前茬是小麦或与玉米邻作的花生田块,棉铃虫发生也较严重[3]。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秋季及时翻耕田地,冬季灌水,消灭在土下的越冬蛹;小麦收获后,将田块中耕灭茬,消灭一代蛹,降低成虫羽化率;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杂草,合理浇水,适当控制氮肥的用量,防止花生的徒长,降低棉铃虫的危害[4]。
2、物理防治:
棉铃虫成虫发生期,可在田间放置黑光灯、高压汞灯诱杀成虫,也可使用性诱剂诱捕成虫,或于傍晚在田间摆放新鲜的玉米叶或萎蔫杨树枝,于次日清晨集中捕杀隐藏其内的成虫。
3、生物防治:
在棉铃虫产卵盛期人工释放天敌赤眼蜂;或在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选用苏云金杆菌等均匀喷雾。
4、化学防治:
在卵孵化盛期至2龄幼虫期,选择国光毒箭、博杀特等杀虫剂于傍晚对准花生叶片顶部喷施,以减少花生棉铃虫的发生;喷药时应注意喷施均匀,轮换使用药剂,确保防治效果;中午高温前后及早晨露水较多时不宜喷药,以免产生药害或降低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