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的小麦不要再倒了,做成馅包包子吃,馅甜而不腻、沁人心脾

发芽的小麦不要再倒了,做成馅包包子吃,馅甜而不腻、沁人心脾

发芽的小麦不要再倒了,做成馅包包子吃,馅甜而不腻、沁人心脾

芽面包子是一道奇特的美食,过去在甘肃庆阳各地普遍流行,而以镇原县[镇原县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5°27′—36°16′,东经106°44′—107°36′。]的最为有名。

“香飘招来行人步,甜而不腻[《甜而不腻》是一首由较劲组合演唱的歌曲。]味道长。”用这句诗来赞美镇原的芽面包[面包,是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子,再贴切不过了。

地处黄河中游的庆阳市[庆阳,甘肃省省辖市。]镇原县,身在茹河两岸,被陇东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鸦金高原。]上特有塬、山、沟、峁、墚等地形地貌环抱,塬面平坦,土地肥沃,历来盛产小麦、玉米、荞麦、小米等农作物。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多民族文化相互冲撞融合的地方,形成了其独特的陇食文化[《食文化》是2011-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过常宝,周海。]特色。

芽面包子就是众多特色小吃之一。

芽面包子,顾名思义,就是用发了芽的面粉做成馅料制作而成的包子。

发芽的小麦不要再倒了,做成馅包包子吃,馅甜而不腻、沁人心脾2

这种包子做法简单,取材容易。将发了芽的小麦磨成面粉,取少许放入盆中,倒入适量开水,边倒开水边搅拌均匀,稀稠适当,以最后见不到面疙瘩为宜。

家乡人[ 《家乡人》是承德电视台于2003年2月开办的专门展现在京承德人在异域他乡艰苦创业历程的专题节目,节目时长15分钟,架起了他们与家乡人共述友情、亲请的桥梁。]把做芽面馅这种方法称为烫面,这也正是芽面包子口感正宗、味道独特的奥秘所在。

芽面馅如果太稠太硬,会影响口感;如果太稀太软,蒸的时候便会渗漏出来。

芽面馅做好后,揪出面盆里发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揉成长条状,拿刀切成均匀的小块,再用擀面杖擀成圆形

面皮里放入适量芽面馅,捏起一边,沿边随捏随转圈,到最后把整个馅都包在里面,一个芽面包子就算做成了,再放入蒸笼。

如此反复,直到把所有芽面馅都包完。

逐层摞在蒸笼里,盖上蒸笼帽,压上石头。

最后看好时间,放在锅里蒸三四十分钟,一笼香喷喷的芽面包子就出锅了。

发芽的小麦不要再倒了,做成馅包包子吃,馅甜而不腻、沁人心脾3

随便拿起一个,放入口中,芽面馅甜而不腻、沁人心脾,那种独特的味道绝对令人回味悠长。

有些人还在芽面馅中加入少量擀成粉末的荏(学名紫苏,一种广泛种植于西北黄土高原的油料作物),以增加芽面包子的口感。

用芽面做馅,这其实是家乡人一种无奈而聪慧的选择。

过去,农业机械化程度普遍比较低,人们收割[收割,由斯蒂芬·霍普金斯导演,由安娜索菲亚·罗博 希拉里·斯万科主演,于2007年04月06日上映。]打碾的周期普遍较长,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现代化联合收割机,可以直接开进地里一边收割一边脱粒,只需将金灿灿的麦粒运回家晒干入仓就行了。

用镰刀割了麦子,还得一捆一捆地捆成麦捆,几十个麦捆一起摞在地里或打谷场[《打谷场》是简宁所作的一首现代诗,出自《简宁诗选》。]上。

光收割就得持续半个月到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更不用说打碾入仓了。

有时甚至到了入冬季节,一些人家还在碾场。

而每年收割打碾这样的农忙季节,家乡也恰好处在雨季。

有时候连日下雨,一场雨能持续半个月左右的时间,盖在麦摞上的“帽子”保护不了几十个麦捆的安全,麦捆无法打开晾晒打碾,灌进水后的麦子过度潮湿,穗头就会发芽。

发芽的小麦不要再倒了,做成馅包包子吃,馅甜而不腻、沁人心脾4

小麦发芽

绿油油的麦苗穿透盖在麦摞上面的“帽子”,郁郁葱葱地长了一圏。

乡亲们辛辛苦苦一年劳作下来的收成,就这样“芽”在地里或打谷场里,让人心疼啊!

发了芽的麦子磨成面,虽然表面看上去和正常面粉没啥两样,但其实粘性大不筋道,不能擀面条,也不能做面片或拉面、蒸馒头。

聪明的乡亲们,便利用芽面甜而粘性大的特点,巧妙地做成包子馅。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收割打碾几乎都是一瞬间的事,小麦很少出芽,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吃到芽面包子了,但脑海里却时常闪现出那种最原始、最美好的记忆。

这其中,有美味、有怀念、有恋旧,更多的却是浓浓的乡土之情和留在舌尖上淡淡的乡愁。(乡土文苑,刘志洲供稿)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