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番茄[番茄,别名西红柿、洋柿子。]的晚疫病[病原中文学名: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界:真菌界 门:真菌门(Eumycophyta) 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纲:卵菌纲(Oomycetes) 目:霜霉目(Peronosporales) 科:腐霉科(Pythiaceae) 属:疫霉属(Phytophthora)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相信广大的种植户都不陌生,作为番茄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主要危害番茄的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和果实,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能造成番茄大量减产,严重的时候甚至能造成绝收的情况发生。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番茄晚疫病的发病规律、表现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吧!
致病菌[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a ) 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也被称为病原微生物,其包括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及放线菌等。]:番茄晚疫病是由疫霉菌感染所致,属于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
发病条件:番茄晚疫病对于不仅对环境有所要求,同时和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本身的生长情况也有着一定的关系。番茄晚疫病是低温高湿性疾病,在低温、潮湿的情况下极易爆发。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的时候最利于其产生和流行。同时土壤肥力不足、偏施氮肥、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连天阴雨以及过度密植都会加剧番茄晚疫病的产生。
发病规律:番茄晚疫病是多次重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能在温室内土壤或者植株之上越冬,在环境条件达到适宜的时候,通过产生孢子囊的方式,随风雨传播。
危害症状:番茄晚疫病虽然主要危害番茄的叶片和青果,但对叶柄和茎秆[茎秆,纤维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也有着一定的危害。受病植株主要表现为:幼苗染病时,叶片会出现暗绿色的水渍[水渍指因水导致的沾染。]状斑块,之后病斑会从叶片向整个植株蔓延,严重时会导致植株茎秆褐变腐烂,造成植株倒伏萎蔫,直至死亡。若从幼苗茎基部发病,则会造成茎基部形成水渍状病斑,造成茎秆缢缩,幼苗萎蔫。
若是成株染病,大多从植株的下部老叶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斑块,如果湿度过大的话,还会有白霉的产生。如果环境干燥,则会造成患病[患病的明显变化表现在:精神意识感觉的异常、呼吸异常、饮食消化代谢功能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心跳血压异常、性行为能力异常,六大系统的变化。]部位干枯。
果实染病时,病斑呈暗绿色油渍状,之后会褐变、凹陷、患病部位硬化,且病斑有明显的纹状界限。同样的,湿度过大的时候,也会产生白霉,同时腐烂速度加快。
防治措施:
1、选择具有一定抗晚疫病效果的良好品种。
2、轮作:番茄晚疫病是多次重复侵染性病害,很多致病菌是藏在土壤之中越冬,所以就算将患病植株清理出棚区,也有非常大患病的几率。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和非茄科的作物进行2-3年轮作。
3、番茄晚疫病是低温高湿性病害,所以要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平衡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合理密植,提高棚室内的光照、通风条件;尽量不要使用大水漫灌,降低温室内的湿度;及时清理患病植株,减少患病概率。
药剂防治: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25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等,以上的一些药剂,每隔6~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3~4次。#谷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