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药不知道正确的用法用量,再神奇的药到手里也只能是白花钱

很多种植户在打药时反应,用同样的药剂,为啥在同一天、同样的用量,效果却大不相同相差很大

打药不知道正确的用法用量,再神奇的药到手里也只能是白花钱

打药不知道正确的用法用量,再神奇的药到手里也只能是白花钱

特别是在打除草剂[除草剂(herbicide)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又称除莠剂, 用以消灭或抑制植物生长的一类物质。]的时候,例如打70%氟唑磺隆,亩用量均为3.5克,有的用后几乎看不到野燕麦,而有的用后野燕麦有很多没有死,其实结果相差这么大,原来是配药时有没有进行二次[《二次》是一款IOS平台的应用。]稀释[稀释(英语:dilution)指对现有溶液加入更多溶剂而使其浓度减小的过程。]造成的搅拌[用手或器械在混合物中转动。]不均匀[均匀,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大小粗细、时间的间隔相等。],药液在喷雾器[喷雾器是喷雾器材的简称,喷雾器是利用空吸作用将药水或其他液体变成雾状,均匀地喷射到其他物体上的器具,由压缩空气的装置和细管、喷嘴等组成。]中没有完全分散开,导致有的地方浓度高,有的地方浓度低,非常影响防治效果!

一、农药[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二次稀释的好处

1、能够保证药剂在水中分散均匀

打药不知道正确的用法用量,再神奇的药到手里也只能是白花钱2

例如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粉粒往往团聚在一起成为粗团粒,如果直接投入药水箱中一次配液,则粗团粒尚未充分分散即沉入水底,此时再进行搅拌就很困难。如果直接采用一次稀释,农民朋友因为打药时搅拌不够均匀,药液在喷雾器中没有完全分散开来,导致有的地方浓度高、有的地方浓度低,不仅不利于均匀喷雾,还有可能产生药害问题。这也是所有企业,包括制造工艺非常高的外企,也在提倡二次稀释的原因。

打药不知道正确的用法用量,再神奇的药到手里也只能是白花钱3

因此,先用少量水配成较浓稠的母液[母液是在化学沉淀或结晶过程中分离出沉淀或晶体后残余的饱和溶液。],进行充分搅拌,使粉粒分散后再倒入药水箱中进行最后稀释。胶悬剂在存放过程中易出现沉积现象,即上层逐渐变稀而下层变浓稠。配制[配制,是汉语词汇,读音Pèizhì,解释为为配合主体而制作。]药液时必须采取两步法配制。

2、有利于准确用药

打药不知道正确的用法用量,再神奇的药到手里也只能是白花钱4

随着近年来高效农业的发展,每亩地用量仅需十几克(或毫升)甚至几克农药,分配到每个喷雾器中的量更少。这时采用两步法配制有利于准确取药。如麦田除草剂“XXX”,亩用可湿性粉剂8克,如果对水45公斤喷施则每桶(15公斤)用药仅2克多,一次配制时既不易称量准确,又难以稀释均匀。因而可将原药[原药是指加工前的农药,固体原药称为原粉,液体原药称为原油。]8克加水600克配成母液,然后每桶用母液200克加水15公斤稀释即成。

3、可减少农药中毒的危险

对毒性较高的农药,采取二次稀释法配制能减少接触原药的机会。例如有些毒性比较强的农药,一次稀释法有4次接触原药的机会,而二次稀释法只有一次,中毒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后面就算再接触到药液,也是兑好的母液,中毒的概率大大降低。

打药不知道正确的用法用量,再神奇的药到手里也只能是白花钱5

因此二次稀释法是所有农药使用技术里面必须要普及的一项技术,也是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去推进的。保守估计,不进行二次稀释的农药产品表现的效果,比进行二次稀释的农药产品防效至少差15%-20%

二、农药二次稀释需注意这些

1、注意混配顺序

建议先在喷雾器中加入半桶水后,微肥、水溶肥、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水剂、乳油依次稀释加入(原则上农药混配不要超过三种),每加入一种即充分搅拌混匀,然后再加入下一种。也可以将叶面肥,粉剂类和水剂类各取一小桶水分别进行稀释,分别倒入大桶内分别搅匀,即分别进行二次稀释。

打药不知道正确的用法用量,再神奇的药到手里也只能是白花钱6

2、稀释注意用水

要注意选择良好的水剂,不用工业污染的水,不用生活和工厂的排污水,不用硬度较大的水,水温过低的水要晾晒一段时间,提高水温,软化水质再兑水打药,减少对作物的**。

打药不知道正确的用法用量,再神奇的药到手里也只能是白花钱7

3、不稳定的药液不要二次稀释

打药不知道正确的用法用量,再神奇的药到手里也只能是白花钱8

二次稀释固然好,但必须是稳定的药液才能二次稀释,稳定性一旦破坏,配制的药液肯定不会稳定。例如有些阿维菌素微乳剂在高浓度(5-20倍)配制的母液粘度较高,经稀释絮状物严重出现黏糊糊的东西,堵塞喷头,而低浓度情况下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