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杀菌剂,效果比吡唑醚菌酯强太多,一季打两遍,作物少生病

吡唑[吡唑(英文名称Pyrazole)又名;1,2-二氮唑(1,2-Diazole);二氮二烯五环;邻二氮杂茂;是白色针状或棱形结晶,从乙醇中结晶的吡唑是无色针状晶体。]醚菌酯是农业生产中耳熟能详的一款杀菌剂[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类农药。],很多种植户都喜欢用,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吡唑醚菌酯的大量使用,效果[效果,英译effect; effectiveness,是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后果。]开始逐渐下降,那么这种情况下,有没有一种杀菌剂可以替代吡唑醚菌酯呢?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种这两年刚上市的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羟胺Hydroxylamine,不稳定的白色大片状或针状结晶。]

新型杀菌剂,效果比吡唑醚菌酯强太多,一季打两遍,作物少生病

了解氟唑菌酰羟胺

新型杀菌剂,效果比吡唑醚菌酯强太多,一季打两遍,作物少生病

氟唑菌酰羟胺,2019年底在国内上市,属于新型的杀菌剂成分,病菌对他没有任何抗性,所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氟唑菌酰羟胺主要针对真菌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作用方式是通过干扰病菌体内能量的合成,进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有非常好的保护加治疗效果。

该杀菌剂成分对叶斑病[叶斑病是甜瓜重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生较重。]、白粉病[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等病害特效,目前在国内登记的方向有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菌核病由核盘菌属(Sclerotinia)、链核盘菌属 (Monilinia)、丝核属(Rhizoctonia)和小菌核属(Sclerotium)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黄瓜白粉病、番茄叶斑病、果树叶斑病等!目前市面上常见到的有200克/升的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以及200g/升的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

新型杀菌剂,效果比吡唑醚菌酯强太多,一季打两遍,作物少生病2

氟唑菌酰羟胺有哪些优势?

1)防治谱广,对灰霉菌引起的灰霉病[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菌核病菌引起的菌核病、子囊菌引起的白粉病等均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在全球100多种作物[作物,拼音是zùo wù,指油料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上登记30多种病害!

2)与所有杀菌剂没有交叉抗性,对病原菌的杀菌效率更高,如果用于花生保叶等,一季用两遍,花生不落叶,活杆成熟!

3)有非常高的抑菌活性,是同类型杀菌剂活性8-30倍,有非常好的保护效果,能保证叶片不生叶斑,不早衰!

新型杀菌剂,效果比吡唑醚菌酯强太多,一季打两遍,作物少生病3

4)氟唑菌酰羟胺在植物体内移动较同类杀菌剂速度明显偏慢,但是也正是因为慢,所以它的保护效果更好,持效期更长!一季用两次,基本上作物很少生病!

5)氟唑菌酰羟胺能够和植物的蜡脂层进行更高效的结合,并停留在蜡质层中,形成保护膜的作用,使得作物少生病!这是它的明显优势!

6)混配性极好,对作物的安全度很高,目前尚未出现明显药害!

氟唑菌酰羟胺应用技术

1)氟唑菌酰羟胺虽然是一种新药,但并不是万能药,它对高等真菌效果更好一些,而且主要应用在预防病害方向,最好在发病前或者初期使用,高发期建议不用或者复配其他成分一块用。使用氟唑菌酰羟胺,预防病害,200g/升的药剂,按照1500-2000倍使用效果更好!

2)尽量不要单用,单用一两年就会出现明显抗药性,可以搭配三唑类杀菌比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防治叶斑病;搭配咯菌腈防治灰霉病;搭配醚菌酯防治白粉病。

新型杀菌剂,效果比吡唑醚菌酯强太多,一季打两遍,作物少生病4

3)控制用药次数,在作物的正常生长期[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期间,称为生长期,也称为生季。],最多使用两次就可以,因为这个药本身成本比较高,用的太多,有点多余!

氟唑菌酰羟胺目前在农业市场反馈效果很棒,尤其是在防治花生、果树等作物的叶斑病方面,一个生长期用上2遍,叶斑病很少发生,活秆成熟很轻松的就做到了,因此有很多农技人员都开始力推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的统治地位这几年也逐渐被撼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