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化螟[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昆虫,是亚洲热带至温带南部的重要稻虫。]历来是水稻[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栽培上的重要害虫,一般情况下不做长距离的迁飞扩散。在上海地区有规律的一年发生三代;在少数暖秋年份有不完全的第四代发生。更为显著的特点为三化螟是专食性害虫,只吃水稻(包括旱稻和野生稻),不危害[危险灾害。]其他作物和杂草。它的越冬幼虫全部生活在稻桩里,别无藏身之处。而且,越冬幼虫羽化时间相对集中,大多在五月[一年中的第五个月份。]中旬[中旬,拼音是zhōng xún,指每月十一日到二十日的十天,为中旬。]至下旬[下旬(xià xún)指的是每个月二十一日到月底的日子。]初发生。如果在这个时段里田间没有三叶期以上的水稻秧苗存在,它就找不到产卵场所;卵孵化的第一代蚁螟也因没有适口的食物只能活活饿死。第一代基本都死光了,第二、第三代发生自然较轻。遥想当年,上海郊区推广一年三熟制栽培时,最早的早稻在四月初播种[播种,作物栽培措施之一。],五月初插秧,第一代三化螟发生时,人们已为它准备了充足的食料。由于种三熟制劳力紧张,在一个生产队(约200亩稻田)的小范围内,水稻插秧断断续续一直要插到八月中旬。从四月中旬到十月下旬,各代三化螟蛾不难近距离的找到适宜的产卵繁殖场所。所以三化螟的危害代代皆重。以后通过单、双季稻混栽,转入了纯单季稻[一年只种一季稻的一种稻作制度。](包括瓜茬后季稻)。但刚种单季稻时,五月初就开始播种,给第一代三化螟保留了活命的条件,所以螟害仍然后重。直到最近几年大家才逐步认识到,单季晚稻[词语概念词目:晚稻 拼音:wǎn dào 基本解释 [late rice] 插秧期较晚或成熟期较晚的稻子 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五月初播种的和六月上旬播种的产量上没有明显的差别,迟播的对种后茬也没有影响,就将晚稻的播种期[Sowing period
茶籽播种时期。]推迟到五月下旬后期至六月中旬前期,有效避过了第一代三化螟的危害。使一年多次防治仍难以控制危害的三化螟变成了不用药防治也基本没有危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