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购买肥料[肥料是指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时总是不考虑肥料和土壤的酸碱性[注:这是对酸碱性进行描述的条目,如果希望获取更多关于酸碱的信息,请进入条目酸碱理论。],认为只要是肥料就能施用,就能让作物高产。其实不是这样的,肥料和土壤都有酸碱性之分,不考虑化肥的酸碱性,只考虑化肥的养分含量和氮磷钾养分配比,导致施肥效果不佳。下面为大家介绍关于肥料和土壤的酸碱性的知识。
肥料和土壤的酸碱性
化学酸碱性是指肥料溶于水中所呈现的酸碱性。如硫酸铵[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过磷酸钙[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tribasic),化学结构本品为不同形式磷酸钙组成的混合物。]等为化学酸性肥料;氨水、碳酸钾等为化学碱性肥料;尿素、硫酸钾[硫酸钾,是指—种重要的含硫、钾元素的无氯钾肥。]等为化学中性肥料。
生理酸碱性是指把肥料施入到土壤中,经过作物的吸收作用以后,土壤所呈现的酸碱性。据此可将肥料划分为生理酸性肥料、生理碱性肥料和生理中性肥料。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氮素化肥,施用后可在土壤中分解为铵离子和硫酸根[硫酸根,也可称为硫酸根离子,化学式为SO₄²¯。]离子,虽然这两种离子均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但植物吸收的铵离子量远远大于硫酸根,因而大部分硫酸根遗留在土壤中。在植物吸收铵离子的同时,又释放出氢离子[氢离子是氢**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使土壤呈酸性,因而被称为生理酸性肥料。硝酸钠、硝酸钙[白色结晶。]等肥料施入土壤后,土壤呈现碱性,称为生理碱性肥料。碳酸氢铵[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化合物,呈粒状,板状或柱状结晶,有氨臭。]、尿素等,施入土壤后,土壤呈现中性或接近中性,称为生理中性肥料。
土壤的酸碱度[酸碱度描述的是水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用pH值来表示。]既能直接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沉淀,又能影响微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在酸性土壤中,可溶性磷易与铁、铝化合,形成磷酸铁、磷酸铝而降低有效性。土壤中的交换性钾、钙、镁等易被氢离子置换出来,一旦遇到雨水,就会流失掉。酸性土壤也往往缺硫和钼。因此,在酸性土壤上必须选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钙、氨水、碳铵、钙镁磷肥[钙镁磷肥是用磷矿与硅酸镁矿物配制的原料,在电炉、高炉或平炉中于1350~ 1500 C熔融,熔体用水骤冷,形成粒度小于2 mm的玻璃质物料,经干燥磨细后成为产品。]等。
在碱性土壤中,尤其是石灰性土壤,可溶性磷易与钙结合,生成难溶性磷酸钙盐类,会降低磷的有效性,许多微量元素如硼、锰、钼、锌、铁的有效性也会大大降低,导致作物常常感到这些营养元素不足,并发生各种生理性病害。因此,在石灰性或碱性土壤上宜施用过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等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以提高土壤酸性,使磷不易与钙结合生成难溶的磷酸钙盐类而降低磷的有效性,也可提高硼、锰、钼、锌、铁、铜的有效性。反之,则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结构恶化和肥力退化。
施肥要考虑肥料和土壤的酸碱性是非常重要的,酸碱度相配合使用,因地制宜才能达到有效施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