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枯病症状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

蔓枯病[又称“黑腐病”,主要露地雨季发生,茎、叶、瓜及卷须等地上部受害,不危害根部。]又称黑色茎蔓腐烂病、黑色斑点腐烂病,主要为害瓜类[用料材料  冬瓜,虾皮调料;鲜味生抽,鸡精,做法1. 冬瓜洗净去皮切片,锅中油热放入虾皮翻炒 放入葱段,再放入冬瓜翻炒,淋入酱油,放入鸡精,略炒片刻,入味即可出锅装盘1…]作物,造成死藤、烂叶、果实[果实(英文名称fruit)是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参与发育而成的器官。]腐烂等,导致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常造成减产15%~30%,重病田可减产80%以上,严重威胁蔬菜生产。

蔓枯病最初于1981年在法国、意大利、美国被报道,寄主分别为黄瓜、甜瓜、西瓜,而后该病频繁发生于温室中。我国华北、东北、新疆等地都有瓜类蔓枯病的记载。蔓枯病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寄主范围广泛,寄主在绝大部分的瓜类作物上,由于蔓枯病的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症状变化多样,且不易辨别,常导致防治药剂使用不当,严重影响防治效果。

蔓枯病症状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

一、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症状

蔓枯病病原菌可侵染[昆虫或多细胞寄生物寄居在寄主的皮肤、粘膜表面或其附属器上,持续地侵扰寄主的现象。]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的多个部位,叶片、茎蔓、果实、生长点等均可受害。

1、叶片感病

初期表现为水渍状病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而后病斑蔓延扩大,变为浅褐色,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破裂,病斑多自叶缘呈V形向内蔓延,衰老的下部叶片易染病,病斑上密生小黑点。如遇晴朗干燥天气,病斑上会有明显轮纹。

蔓枯病症状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1

2、茎蔓感病

茎蔓感病多发生在茎基部分枝或近节处,病部首先出现灰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后病斑纵向蔓延,后期病部密生小黑点,有时还溢出琥珀色胶状物。当节点被害严重阻止了水分和营养成分的运输后,未被侵染的叶片、瓜蔓等也会部分或全部变黄、萎蔫,最终导致死亡。

蔓枯病症状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2

3、果实感病

初为水渍状小斑,后扩大成圆形、暗褐色的凹陷斑,在一些品种的果实上,病斑表面常呈星状开裂,内部呈木栓状干腐。

蔓枯病症状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3

二、病原菌

瓜类蔓枯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小双胞腔菌(Didymella bryoniae),其无性态西瓜壳二孢(Ascochyta citrullina)形式较为常见。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短圆形至圆柱形,无色透明,两端较圆,初为单胞,后生一隔膜,隔膜处有溢缩或弯曲。分生孢子器扁球形,器壁淡褐色,顶部呈乳状突起,器孔口。

蔓枯病症状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4

病原菌分生孢子器

蔓枯病症状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5

病原菌分生孢子

三、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1、初侵染来源广泛

该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以带菌,成为下一季发病的初侵染源。病菌还能附着于架材和种子上越冬,带菌率一般为5%~30%,并可存活18个月以上。可在温室干燥病残体上存活,而在潮湿土壤中不易存活,冬季可在湿热的温室中生存,翌年天气转暖后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菌丝侵染,而后分生孢子靠风雨溅散货灌水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原菌还可通过气孔、水孔和伤口侵染植物体,反复侵染蔓延。

2、温湿度环境适宜

温度和湿度影响蔓枯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高湿及昼夜温差大引起的结露等有利于病害发生。在温度为5~35℃条件下,该病害均能发生,最适温度为25℃。田间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85%以上时,瓜类蔬菜最易发病。瓜类蔬菜茎基部与土壤水分关系密切,常接触水或水分多,湿度大时,最易发病。

3、栽培[栽培指种植并培养植物。]措施不当

连作重茬、低洼排水不良及平畦栽培,发病重;施肥不合理、种植过密、营养不良、生长衰弱,植株徒长易导致发病且病势发展快;整枝打叉时间、方式不当,容易造成病原菌侵染,发病严重。

四、综合防治措施

1、土壤消毒

利用夏季休闲期,棚室栽培可进行高温闷棚处理,可有效消灭棚室内的病原菌,减少病原菌数量。

2、选用健康种子及种子处理

无病株上选取健康果实留种;播种前进行温汤浸种,即用48~50℃的温水浸种30分钟,而后用凉水浸泡降温后晾干播种;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1000倍液浸种,晾干后播种,可以杀死或抑制种子表面以及潜伏于种皮内部的病菌。

3、加强栽培管理

(1)培育无病幼苗

使用无病土育苗,可在苗期时使用一些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如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

(2)加强田间管理

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控制田间湿度,使用高垄栽培,棚室栽培时,要适时通风排湿,使用膜下滴灌或暗灌,减少温室棚膜结露机会,合理密植,增加株间通透性,露地栽培时,雨季要注意防涝,雨后注意排湿;及时将发病植株清除出棚室或田间,减少病原菌数量;选择晴天上午整枝打叉,打叶掐丝要留3厘米长,有利于及时喷药预防;浇水时特别注意划分病区和健区,分开浇水,防止病原菌随水传播。

(3)轮作

瓜类和非葫芦科作物特别是与禾本科植物轮作,可有效降低蔓枯病的发病率。

4、药剂防治

在蔓枯病高发期,及时检测和预防,蔓枯病病菌一般在整蔓后留下的伤口和裂蔓口侵入,应及时对伤口及蔓部喷药,可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隔5~7天喷一次,连喷3~4次,对于发病严重的茎蔓,可用毛笔蘸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倍液涂抹病斑部分,尤其对流胶处伤口愈合有促进作用。

作者:蔬菜卫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