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茎干上有“牛皮癣“,较难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果农如何对付才好?柑橘上有这么一类“不起眼”的病害,甚至很多资料都未将其列为防治对象,因其多发于枝干[1、.喻大宗与旁支。]之上且并不深入,笔者常管它们叫“皮肤病[皮肤病(dermatosis)是发生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
当橘友遇到这类病害时,心路历程往往是这样的:我家柑橘树上怎么有些奇怪的东西→这奇怪的东西怎么变多了→遭了,柑橘开始枯梢、落叶落果了。
目前,柑橘上的“皮肤病”主要是赤衣病[苹果赤衣病是为害枝干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和膏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主要用来治疗疮疖、消肿痛等。]病两种,下面我们来分别说明。
Part.1 赤衣病
赤衣病的病原[病原,指病因。]为担子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是由多细胞的菌丝体组成的有机体,菌丝均具横隔膜。]亚门[亚门,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是一种术语,位于门与纲之间。]的鲑色伏革真菌,可寄生于柑橘的树枝、叶片及果实表面。
一般会从靠近地面的下部枝条的背阴面开始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初期病部附有一层白色薄膜[薄膜是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物质,似大块死皮。
随着病情发展,病部会开始蔓延,之前的白色薄膜会转为赤褐色的菌索。
图片来源:柑橘之家技术产业联盟
从始至终,这层菌丝都能被撕掉,赤衣病也就是这么来的。
图片来源:伍兴甲老师
当这“赤衣”遍布梢枝后,可引起叶片凋萎,果实脱落。
赤衣病病菌通常以菌丝体及担抱子在病树的枝丫或叶腋间越冬,在翌年春梢萌动后,病菌菌丝上产生担子及担抱子并逐渐扩展。
在园区湿热、树体伤口多、果园周围有茶树、杨梅、枇杷等中间寄主时,发病会加重。
对于赤衣病的预防,主要是做好冬季清园,铲除越冬病原;加强树体管护,通过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合理供给肥水,生长期海精灵等来提升抗病能力。
发现有赤衣病危害时,可通过喷施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戊唑醇,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代森锰锌、赢极(75%肟菌·戊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其中赢极具有预防和铲除作用。
Part.2 膏药病
图片来源:浙江通道农业科技
膏药病的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的茂物隔担耳菌,主要危害柑橘枝干和小枝,多与枝干粗皮、裂口、藤肿等症状相伴生, 如膏药一样贴在枝干上。
发病部位多在枝干分杈处下方和背阳处,初期生成一层厚膜状的圆形或椭圆形菌体,而后渐渐变大形成膏药状薄膜,因其形似膏药故称膏药病。
之前有农友将其误认为是介壳虫(粉介),还别说,它的发生还真和介壳虫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该病原菌可利用蚧壳虫的分泌物吸收养分,两者有共生关系。
通风和透光不好、排水不良、阴冷潮湿等环境下比较比较容易发病。此外,有研究指出,在柑橘缺硼时,膏药病也会高发。
对于膏药病的防控,关键是提升树势与加强同翅目害虫的防治,对于有明显缺硼症状的应合理补硼,可喷施易于树体吸收的硼肥。发现已有膏药病病症时,可用松脂酸钠、代森锰锌、噻霉酮等进行防治,喷涂前应刮除病部。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修改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