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聚焦班组·树的故事】
原标题:杨树苗给树“治病”
“树坑挖好了,抬树苗喽!”
“不用抬,树苗不请自来!”
3月10日上午,中能建安徽电建一公司风电项目部植树现场起重工杨树苗的接话,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老师傅们说,请杨树苗这个植树行家看看树坑是否“达标”。
原来,杨树苗家在上窑林场,父母是林场职工。树苗的名字源于他出生那天,正巧林场苗木出圃。那时林场的托儿所[托儿所是用于专门照顾和培养婴幼儿生活能力的地方,也指公共场所中因父母不在而由受过训练的服务人员临时照顾孩子们的房间或地方。]、幼儿园还没建好,爷爷奶奶离得远,父母上山栽树、修枝都带着他,把他放在山坡避风处,再撑把遮阳伞[遮阳伞也叫太阳伞,主要用于遮防太阳光直接照射的伞,夏季使用,能够有效隔离紫外线对于皮肤的损伤。]。会走路了,怕他从山坡上滚下来,父母就把他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三四岁时他就能干些给树苗浇水之类的小活了。从上小学到大学的假期,他基本都是在山上林子里度过,育苗、种树、施肥、修枝等样样在行。
高考时,杨树苗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林业专业,梦想一辈子和树木打交道[打交道,指个人、组织或国家之间进行交易或发生联系。]。结果阴差阳错学了机械专业,从事起重吊装工作。
以前同事只知道他家在林场,直到有一次他将奄奄一息的雪松救活,才知道他有给树“治病”的本事。
15年前植树节[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那天,公司生活区移栽了十来棵雪松,20多天后先后出现枝叶枯黄和落叶等现象。有人说树坑太浅了,提议在附近挖深一点的树坑,重新栽;也有人觉得养分不够,要买肥料追肥。杨树苗仔细观察了一会,说,真正的原因是缺水,树大招风,要先搭个架子固定。
大家半信半疑,但又没别的好办法,就听他指挥,用木棒为雪松搭设三角固定架。杨树苗说,剩下的“治疗”交给他吧。他先松土,早上上班前和晚上下班后分别浇一次水。第四天,浇水改成用吊瓶补充配制好的营养液[营养液是采用环境生物生态共生技术和菌根共生原理经生物发酵、化学螯合、物理活化等工艺合成的一种新型营养液。]。半个多月后,雪松的病真治好了。
后来公司风电工程竣工复绿,杨树苗的特长又派上大用场。从选树种、育苗、移栽到后期管理,非常烦琐,他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完成的,不耽误本职工作。大伙心疼他,他却说,我喜欢和树打交道,心里舒畅,不觉得累。
这一次,工友们挖的树坑怎么样?杨树苗看了看,说:“像锅底,树苗伸不开腰,根吸收的养分不足,会长得慢。”说着,他举起铁锹将树坑底部扩大。(夏忠)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至少有三大责任,其一是业务责任,亦即技术层面上的观点把握;其二是政治责任,亦即思想,层面上的观点把握;其三是经济责任,亦即利润层面上的创收指标。]:刘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