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4800年前水稻和小米,广州黄埔如何活化农耕文化

“萝岗植梅可追溯到南宋,清嘉庆文献有载:‘罗冈看梅之盛,甲于天下’。”“菠萝蜜[菠萝蜜(拉丁学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是桑科、波罗蜜属的常绿乔木。]最早是自广州进入中国。南朝萧梁时期,波罗国(今印度)使臣达奚司空携菠萝蜜种入华,将其植于今南海神庙处”……

3月31日,“活力史志话广州”黄埔[黄埔区地处广州市东面,珠江与东江下游出**汇处。]讲古堂第三期之“农耕[农耕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nong geng,意思是农业耕作。]文明 源远流长”在黄埔区[黄埔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东部,东至东江与东莞市麻涌镇相望;东北部与增城区新塘镇接壤,南部临珠江与番禺区相邻;西部与天河区、白云区相连,北部与从化区毗邻。]委*校报告厅开讲。活动现场,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赵飞化身“讲古人”侃侃而谈,展示黄埔区灿烂丰富的农耕文明,挖掘背后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同时为现场观众分析埋藏于农耕土壤中潜在的发展密码。“黄埔故事”中关于农耕文明发展的篇章,在讲古人精彩纷呈的讲述中徐徐展开。

考古发现4800年前水稻和小米,广州黄埔如何活化农耕文化

考古发现4800年前水稻和小米,广州黄埔如何活化农耕文化

“活力史志话广州”黄埔讲古堂第三期开讲。

据悉,“活力史志话广州”黄埔讲古堂是黄埔区今年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于1月24日正式启动。该品牌组织一批史志专家组建专业的“讲古人”队伍,阐释推广广州市[广州,中国第三大城市,中国的南大门、国家中心城市,国务院定位的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世界著名港口城市,中国南方的金融、贸易、经济、航运、物流、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中心、国家交通枢纽,社-guangzhoushi]、黄埔区优秀传统文化,激活群众文化记忆,延续黄埔历史文脉,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黄埔农耕文化历史悠长

“黄埔区特色农耕文化主要体现在农耕遗址遗迹、古树[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名木、名优农产、农耕民俗等方面。”当天活动现场,通过一系列图片,辅以相关典故和故事解说,赵飞向观众展示了黄埔区丰富的农耕文明。

据了解,黄埔区地貌类型多样,兼有水乡与丘陵山地,自古农业物产丰饶,造就了历史悠长的农耕文化。据赵飞介绍,宋代至上世纪90年代,黄埔城郊农业、商品农业特色明显,果木业繁盛。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历史记载中黄埔的农耕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例如波罗诞、萝岗赏梅等,很早就成了黄埔的文化名片”。

赵飞分享了近期的一个重大考古发现。2022年3月,考古专家论文《华南沿海地区最早的农人:来自广东甘草岭遗址的植物考古学证据》证实,甘草岭遗址(位于黄埔区新龙镇)发现了距今4800—4600年前的水稻和小米,其中小米是目前岭南遗址中发现的最早的旱作遗存,由此提供了广东地区的石峡文化时期明确的粟作遗存证据。“小米的起源中心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小米理应是人工栽培,而不是野生的。这个考古成果,为黄埔,乃至珠三角的农耕历史之悠久提供了重要证据。”赵飞表示。

“古树名木资源丰富也是黄埔区的一大特点。”赵飞表示,根据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的统计信息,广州市的古树(树龄超过100年)、名木和古树群合计数量位居全省第2名。全市范围内,以黄埔区数量最多,超过5000株(处)。广州市现有古树群56个,当中黄埔区占27个,其中黄埔区萝岗一带古树群最为集中。据学者调查,黄埔区现有34处风水林,数量在广州市各区中位列第3。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化发掘

讲古人深入浅出的叙述,让现场观众对黄埔农耕文明有了更多了解。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近几年,黄埔区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赵飞表示,在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

“我们可以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作为抓手,深入推动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赵飞建议,黄埔区接下来可重点保护和发掘两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第一项是洋田野生稻保护区[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万物皆受其影响。]。作为广州市唯一永久性野生稻自然保护区,洋田野生稻保护区中的洋田野生稻至今有9000年以上历史,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植物资源。赵飞建议,可把洋田野生稻保护区、茶岭遗址和甘草岭遗址考古发现加以整合,并与增城区合作,共同推进广州丝苗米复合栽培系统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第二项是黄埔山地果木复合栽培系统。赵飞建议,可以萝岗一带为中心,以此地的荔枝、青梅、甜橙、橄榄、乌榄、板栗、菠萝等为重点对象,深度发掘地方特色果木业的生产智慧,将古树、传统种质资源、农业景观、生态农业模式、端午午时茶、荔枝文化节、龙舟会景等纳入该农业生产系统加以保护利用。

培育农耕文化传承的“领头雁[内容介绍《领头雁:优秀班组长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面对班组长这一企业中最基层的领导岗位,针对其既是生产者又是组织者的特性,以优秀班组长必须具备的各项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就技能、道德、情商、决策、沟通等方-lingtouyan
]

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农业历史悠久。数千年农业社会造就的农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与魂。在赵飞看来,农耕文化需要得到保护、传承与弘扬。“传承保护优秀农耕文化,能够实现多重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它的非使用价值,即精神文化层面的意义,让后世子孙也能享用这笔精神财富。”

在具体的保护发展措施方面,他建议,在城市建设区,可采用“农耕文化+公园”的模式,在适度保留古树、农耕遗迹等地方特色农耕文化元素的同时,充分发掘它们的生态、生活功能,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应当加大农耕技艺类非遗项目的发掘力度,如甜橙、荔枝、青梅、霸王花等特色农产品的栽培技术、加工技艺。另外,要培育农耕文化传承的“领头雁”,组织评选一批乡土文化专家。最后,要继续提升香雪节、荔枝节、龙舟会景等农耕节庆的影响力,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一批展现黄埔农耕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

在古树保护及利用方面,赵飞认为,农文旅融合是古树价值提升的主要手段。要继续发掘古树的旅游休闲、乡土教育功能,重点加强古树群的绿道、游径、解说系统建设。同时,继续培育“百年荔枝”品牌。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古树公园新的管理模式。“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给后人留下财富是最重要的。”他建议,林业部门在制定古树管理规章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果树类古树的特殊性,其管理措施不能等同于绿化树木。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焦婵娟、李丰

图片:通讯员提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