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 文/图)乡村[乡村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或乡村聚落),乡村一般风景宜人,空气清新,较适合人群居住,民风淳朴。]的冬天,田地蒙着薄薄的霜,硬冻且干裂。而冬日暖阳下,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平度市,山东省县级市,省直辖行政单位。]明村镇[村镇,拼音cūn zhèn,意思是乡村集镇。]的樱桃西红柿大棚[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里却是一派丰收景象。大棚里绿叶繁茂、硕果累累[[shuò guǒ léi léi]果实 累累: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村民[村民( cūnmín),英文名,villager,乡村的百姓,也就是居住在村一级行政区划内的公民。]们在大棚里忙着采摘红色果实,小小樱桃西红柿已成为明村镇的产业顶梁柱[顶梁柱原指建筑结构中起支撑房梁作用的柱子。]。
小小西红柿成了产业顶梁柱
在山东青岛平度市明村镇巡栈村的一个种植棚内,想要找到忙碌的李宝海着实有些不容易。一眼望去,大棚内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枝藤上硕果累累,一串串红色的果实饱满圆润。“我今年只种了一个棚,二亩地,纯收入在25万元左右。” 李宝海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种樱桃西红柿让日子过得更好了,买了房和车,眼见着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
靠种植樱桃西红柿致富的不只有李宝海。说起明村镇的樱桃西红柿产业,平度市樱桃西红柿协会会长程志慧如数家珍。“明村镇连续两年被评为‘农特产品10亿元镇’,而樱桃西红柿创造的产值超过了10亿元。之前,引导村民种樱桃西红柿还需要依靠**补贴、**出资建棚或者给村民贷款建棚。现在完全不需要补贴了,因为收入高,村民自发地扩大种植规模。” 程志慧说。
大棚里一派忙碌景象
2021年,明村镇樱桃西红柿面积突破3万亩,年产量达10万吨,产值近14亿元,高效农业总产值突破16亿元,成功创建“青岛市乡村振兴示范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强镇”。
青岛巡栈农夫天下粮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瑞先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明村镇的樱桃西红柿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等全国22个农贸批发市场都卖得十分火热。起初卖到10元/斤,上架就被消费者抢光了,后来卖到了16元/斤,村民种一亩樱桃西红柿的收入最高能达到近20万元。
有了看得见的收入,明村镇发展樱桃西红柿产业的热情愈加高涨。2021年,明村镇新(续)建樱桃西红柿农业园区五个,即明村特色农产品产业园[产业园是指由**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佳垦樱桃西红柿产业园、农夫天下樱桃西红柿农业产业园、青岛裕饶农业生态产业园、明丰樱桃西红柿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占地2400余亩,在镇东南区域形成了樱桃西红柿产业示范带。
盐碱地[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上留住“致富果”
早些年,李宝海等民村镇的村民是万万想不到自己脚下这片“欠收成”的盐碱地能种出樱桃西红柿。
“最早因为这里经济条件太差,没有一个本地姑娘愿意留下嫁给镇上的青年,村民们买东西都得先结账。” 邓瑞先对记者坦言:“现在明村镇基本没有空闲的土地,都种上了樱桃西红柿。除了镇上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建大棚外,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也来到了镇上,这个产业在镇上发展得越来越红火。”
樱桃西红柿为明村镇带来了致富密码,围绕樱桃西红柿产业的升级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促进乡村振兴,青岛市组建了20个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队:协助领导作好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信息反馈和日常程。],立下了每年为每个村增收6万元的“军令状”。丁玉明是负责明村镇三合山新村相关工作的乡村振兴工作队成员。“2021年,我们筹资了90万元,在三合山新村建了三个樱桃西红柿大棚,一个大棚占地5亩,三个大棚一共占地15亩,如果这三个大棚的种植效益好,就用这三个大棚的收入再新建一个大棚,在村子里形成规模化种植。”丁玉明说。
樱桃西红柿成乡村致富密码
“推广大棚种植也是因为大棚受天气状况影响较低,村民一年四季都能在地里干活、都有收入。” 程志慧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我们每年都开展两到三期的种植培训,根据村民的需求,对村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也会邀请青岛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的教授来与村民沟通交流。
从共产*员带头试种到合作社串起产销链条走向全国,明村镇的樱桃西红柿走“红”的道路并不容易。面向未来,“在市场销售方面,还是想要把樱桃西红柿稳定销至高端市场。” 邓瑞先表示,“针对市场需求制定属于樱桃西红柿的标准,如个头大小、外观颜色等,只有这样,未来明村镇的樱桃西红柿才能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程志慧也坦言,“我们也在探索新品种,希望樱桃西红柿在品质、口感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