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江苏、四川、安徽、湖北等南方一麦一稻区小麦接近收割,水稻[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正处于秧苗[秧苗一、植物拼音:yāngmiáo英文:rice seedling (水稻的幼苗)秧苗移栽一般指水稻秧苗的移栽,水稻秧苗的移栽有多种方法,如插秧(又叫插田)、抛秧、点播等。]期。近日,江苏、安徽等地农民反映,田里的秧苗生病了,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变褐、扭曲枯死、叶鞘[叶鞘(leaf sheath)指呈鞘状包围着茎的、叶的基部,是由叶原基 下部细胞分裂而成,也有的生成象叶舌状的附属器官,通常具有伸长区,由于细胞的居间生长,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伸长,并分化成纵列平行的维管束。]处朽烂。经过查看照片,诊断为细菌性褐条病。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水稻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从秧苗期-穗期都可能发生(多在秧苗期发生)。苗期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导致秧苗枯死,明显矮缩,生育期滞后;成株发病,则枯心、早穗、谷粒褐色[褐色(中文:hèsè;英文:brown;部首:衤;网页颜色:#964B00),中国传统色彩名词。],结实率低,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多地水稻秧田发生细菌性褐条病,叶片变褐、扭曲枯死,如何防治?-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很多农民对褐条病缺乏认识,常常药不对症,用药没效果。今天和大家简单聊一下,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识别与防治,希望对科学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褐条病提供参考。

多地水稻秧田发生细菌性褐条病,叶片变褐、扭曲枯死,如何防治?-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秧苗叶片变褐、扭曲

一、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识别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通常是水淹没心叶后发病,病菌侵入心叶,造成心叶腐烂。

秧苗期发病:多在秧苗心叶下一片叶片,先在叶片中脉出现褐色小点,向上下扩展成为褐色或紫褐色条斑,病斑与叶片长度接近或相等,边缘清晰,病重时秧苗枯死。未完全枯死的植株,继续分蘖,但明显矮缩,生育期滞后。

多地水稻秧田发生细菌性褐条病,叶片变褐、扭曲枯死,如何防治?-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秧苗发病,形成与叶片长度接近的褐色条斑

注意:很多农民错把秧苗期褐条病当成苗瘟病,苗瘟病斑**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潮湿时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对于苗瘟病,可以用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喷施进行防治。

多地水稻秧田发生细菌性褐条病,叶片变褐、扭曲枯死,如何防治?-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水稻苗瘟病

成株期发病:心叶未抽出时发病,则向上沿中肋扩展成为深褐色长条,向下扩展使嫩叶鞘腐烂,心叶纵卷黄枯(外观很像螟虫为害的枯心苗)、拔之易断,剥开叶鞘,茎秆腐烂,不能继续生长而死于心内,成为假枯心

心叶抽出后发病,在叶片与叶鞘交界处发生,呈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并沿中脉上下延伸,上至叶尖下至叶鞘基部,形成深褐色长条斑,严重时全叶枯黄,纵卷而死;叶鞘发病,病斑呈不规则形,初为黄色,后变为黄褐色,直至腐烂;

多地水稻秧田发生细菌性褐条病,叶片变褐、扭曲枯死,如何防治?-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叶片纵卷枯死,茎秆腐烂

剑叶发病时,沿中脉形成褐色条斑,并伴有早穗现象,穗颈伸长,穗部小枝梗淡褐色,弯曲畸形,谷粒褐色,多不结实,部分稻穗破叶鞘而出,或裹在叶鞘内成“闷死胎”,茎上倒生须根

所有病部用手挤压均可见到乳白色至淡黄色混浊菌液流出,病部组织有腥臭味,这是本病的主要特征。

多地水稻秧田发生细菌性褐条病,叶片变褐、扭曲枯死,如何防治?-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水稻茎秆倒生须根

二、细菌性褐条病与其他两种细菌性病害的症状区别

水稻褐斑病[褐斑病(又称立枯丝核疫病 brown spot),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条斑病、褐条病,名字相似,症状也有点类似,简单说一下三者的区别:

细菌性褐条病,苗期叶片上有明显褐条斑,病苗枯萎或病叶脱落,植株矮小。成株期叶片基部中脉发生水浸状黄白色条状斑,后沿叶脉扩展上达叶尖,病组织质脆易折,全叶卷曲枯死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病叶片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纺锤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条斑,赤褐色,大小约1-5毫米,边缘有水渍状黄色晕纹,后期病斑的中心变灰褐色,常融合成大条斑,叶片局部坏死,不见菌脓,**孔。

多地水稻秧田发生细菌性褐条病,叶片变褐、扭曲枯死,如何防治?-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细菌性褐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沿叶脉间扩展,暗绿色或黄褐色纤细条纹病斑,病斑增多并愈合成不规则形或长条状金黄条斑,对光观察为许多半透明的小条斑愈合而成。病部产生很多细小蜜黄金黄色菌脓,严重感病稻田远望一片金黄色,菌脓干燥后不易脱落,最终将直接诱发大面积的植株早死。

多地水稻秧田发生细菌性褐条病,叶片变褐、扭曲枯死,如何防治?-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三、细菌性褐条病的发病特点

病害的发生与水稻品种、生育期、栽培管理、洪涝有关。水稻不同生育期受害程度也不一样,秧苗期-分蘖期最易感病,幼穗分化以后,受害较轻;凡低洼受淹稻田或连日高温高湿阴雨天气,受洪涝侵袭的田块发病较重,降雨量越大,淹浸时间长、次数多 发病愈重。秧苗受淹后3-8天开始出现症状。

此外,群众偏施重施尿素、高氮复混肥(复合肥)等,造成氮、磷、钾施肥比例失调,稻丛贪青、嫩绿、荫蔽、叶片披垂,通风透光性差,田间湿度大,叶片气孔、水孔开张度较大,皆有利于病菌传播扩散。

四、高效防治措施

1、加强种子管理及消毒工作

种子带菌是该病害的初侵染源,杜绝引种带菌稻种,从根源上减少病原基数。另外,做好种子消毒工作,尤其是疫情发生区要全面推行药剂浸种,可有效减轻褐条病的发生。

在播种前先将稻种用清水预浸12-24小时,再使用40%三氯异氰脲酸200倍液、20%噻唑锌 500倍液浸种12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还可用20%噻唑锌进行拌种,药剂∶水∶水稻种的比例为1∶20∶ 500,将稻种包衣后直接播种,现拌现播为宜。

2、加强水肥管理,平衡施肥

切忌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供水稻的抗逆性。大田适时适度露晒田,可抑制病原菌繁殖,促进根系发育,增加有效分蘖,提升水稻植株抗性。秧田期防止串灌、漫灌和淹苗,风雨过后,受淹田块尽快导洪排涝降墒,再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3、化学药剂防治

秧田期发病,每亩用20%噻森铜悬浮剂100-125g,兑水喷雾,秧苗3叶期和移栽前5-7天各防治1次。

大田发病始期,每亩用20%噻菌铜悬浮剂320g、46%氢**铜水分散剂40g、20%噻唑锌100-125克、45%代森铵水剂50毫升,兑水20kg喷雾,隔7-10天再喷1次药,事先排干积水,直接将药液喷到稻丛心叶基部。施药后如遇雨,雨后应及时抢晴补喷1次。

注意:在喷施药剂时要等露水干了之后再喷洒,以免传染,喷药应从大田的发病中心应由外而内进行。

总结:

细菌性褐条病很多农户不了解,加上部分地区往年发生较轻,为害不突出,以致部分农友轻视该病害,病害始见时未能先行有效防治。到病害发生高峰才仓促喷药,加上上半年雨水多,持续降雨和淹浸区退水缓慢,防效不理想。

建议在汛前未雨绸缪,疏浚沟渠,优化地面排涝和灌溉系统,保障农田出流畅通,避免长期滞水或禾苗被洪水淹没。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进行防治,并注意喷药的方式,喷药应从大田的发病中心应由外而内进行,控制发病区域,避免相互传染。此外,对于发病田,在用药控制后可以适当撒施硅肥+氮肥,诱发新根,促进稻株恢复生长。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