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颗粒尿素与小颗粒尿素的区别-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在国内外肥料市场,尿素[尿素,又称碳酰胺(carbamide),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有大、小颗粒之分。市场将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毫米,又称公厘(或公釐),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以上的尿素称为大颗粒尿素。颗粒大小的差异,源自于工厂中尿素生产出来后采用造粒工艺与设备的区别。下面为大家介绍大颗粒尿素与小颗粒尿素的区别。

2001年发布的尿素产品标准(GB 2440-2001)中,对于粒径[颗粒的大小称为“粒径(grain size)”,又称“粒度”或者“直径”。]合格范围的规定共有4个,分别为:0.85~2.80毫米;1.15~3.35毫米;2.00~4.75毫米;4.00~8.00毫米。目前消费者常见的小颗粒尿素粒径约为1.5毫米左右,大颗粒尿素一般为2.00~4.75毫米,此外还有7毫米以上的尿素丸。

大颗粒尿素优点

大颗粒尿素与常规小颗粒尿素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

(1)粉尘含量低,抗压强度较高,流动性好,可散装运输,不易破碎和结块,适合于机械化施肥。

(2)比表面[比表面是比表面积的简称。]较小,施入土壤后溶解速度稍慢,加上单粒重较大,在水田中施用[施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shì yòng释义:1. 施行,实行。]可沉入较深的土下,减少挥发[挥发,指物质分子向四周自由散发,自由移动,不受温度的影响,它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损失。

(3)由于加工工艺对尿液浓度的要求不同,一般大颗粒尿素产品中的缩二脲含量降低[降低,汉语拼音jiàng dī,意思是下降;减少。],这对作物有利。

(4)上对于大颗粒尿素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作用已开展了一些研究并有报道。例如,2006年德国发表的资料显示,随着尿素粒径增加,氨挥发损失显著降低,硝化作用[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和N2O的排放延迟,NOx的释放也有所降低。另外,也有研究认为,水稻[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上施用大粒尿素可能会增加硝酸盐淋洗的风险。

大颗粒尿素应用效果

肥料发展中心通过对热带亚热带水稻大量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指在田间条件下以作物为研究对象的各种试验的总称。],系统总结认为大颗粒尿素作为水稻的底肥、深施[将肥料施在耕作层土壤深处的施肥 方法。]具有显著的农学和经济方面的优势,可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同时,认为水稻田大颗粒尿素深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N2O的排放。主要原因是其矿质氮的释放速度减慢,降低了反硝化的发生。其中,不少试验所用尿素的粒径是7毫米以上的大丸粒。施用方法是在水稻移栽时通过手工或机械方式在4穴水稻中间深施于7厘米处。数据表明,水稻大颗粒尿素穴施的氮肥利用率[ 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可高达 65%之多,而普通尿素(粒径1.5 毫米)撒施的利用率仅为32%左右。测试原因主要为降低了氨挥发损失。国内一些单位也曾在棉田、水稻和大白菜上开展了局部试验,其结果证明,合理施用大颗粒尿素比小粒尿素的增产趋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