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番茄,别名西红柿、洋柿子。]晚疫病[病原中文学名: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界:真菌界 门:真菌门(Eumycophyta) 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纲:卵菌纲(Oomycetes) 目:霜霉目(Peronosporales) 科:腐霉科(Pythiaceae) 属:疫霉属(Phytophthora)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又称疫病,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真菌病害,大棚、露地均可发生。该病在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起初多出现发病中心,点片发生。番茄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棚室中以秋季9~10月,春季3~5月最易流行。冬春茬番茄不加温的中、小棚发病重,常在3月份现中心病株,4月中下旬流行。成株期更易受害[受害,汉语词语,出自《后汉书·皇甫嵩传》,释义为受到伤害,遭受损害。],叶、茎和果实均可受害,以叶和青果受害最重。
一、发病症状
1、幼苗。子叶先发病,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边缘有明显的霉层,病斑迅速扩展,蔓延至主茎,使茎变细并呈黑褐。
番茄晚疫病幼苗症状
2、叶片。典型症状是形成大型病斑,病斑上有白色粉状或霜状霉层,而不是棉絮状霉层(可与早疫病或条斑病毒病相区分)。多从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下部开始,叶片表面出现水浸状淡绿色病斑,逐渐向褐色演变,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大时,病斑会迅速扩展,叶背病、健交界处长稀疏状白霉,并有不明显轮纹;干燥时病形病斑呈绿褐色,后变暗褐色并逐渐干枯,脆而易破。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从从叶缘或叶尖开始侵染,形成”V”型或弧形灰绿色病斑。因环境不同,病斑边缘清晰度和霉层致密程度有差异,在高温条件下,通常生有白色霉层,病健交界处无明显界限。干燥条件下,霉层不明显,甚至肉眼看不到,但病健部分分界明显。有时,也从叶面中部开始发色,引起全株萎蔫或折倒,湿度大时在病部表面产生稀疏状的白。
番茄晚疫部叶片受害症状
3、茎部。即”黑秆子”,病斑呈长条状、黑褐色,稍凹陷或缢缩,边缘有时可长出白色粉状或霜头霉层,后期霉层会变得明显而致密,易从病部折断。
番茄晚疫病茎部受害症状
4、果实。多发生在青果上,从果柄处的果面开始,未成熟果呈不明显的”油浸状”暗绿色大斑,后为暗褐色至棕褐色,病斑呈不规则云纹状,病果较硬,不变软,稍凹陷,果实不易脱落,湿度大时其上长少量白霉,有时呈同心轮纹状分布,但此时病斑仍不会软腐。白霉通常稀疏而短,个别时候才会形成较长的霉状。
番茄晚疫病果实受害症状
5、植株。发病后期,植株中下部叶片干枯凋萎,病情成片发生,蔓延迅速,严重影响产量。
二、发病规律
病原为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疫霉属病菌。病菌在保护地番茄上辗转为害,或以菌丝在田间或染病的番茄活体内越冬。病菌孢子囊通过风雨或气流传播,特别是雨水,可把孢子囊从地面溅到番茄植株上,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发病,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温度20~25℃,相对湿度95%以上易发病,当空气湿度小或呈干旱状态时,晚疫病基本不发生或发病很轻;高湿、冷凉多雾、昼夜温差大或经常阴雨,病害易流行;田间植株茂密,浇水过多,通风不良,地势低洼,土地贫瘠,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柔嫩生长衰弱,病害发生严重。
番茄晚疫病植株受害症状
三、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科学育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因此,育苗土必须严格选用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营养钵、营养袋、穴盘等培育无病壮苗,并尽可能远离马铃薯种植田。精细整地,高畦栽培。合理密植,一般大架品种窄行40cm,宽行80cm,株距28~33cm;小架品种窄行40cm,宽行60cm,株距25~28cm。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集中妥善处理。适时整枝打杈,大棚栽培在高温时要晚上不盖棚并适时放风。
2、生态防治。严格控制棚内湿度,防止适宜温湿度环境出现。适当控制浇水,实行滴灌或膜下暗灌技术,不要大水漫灌,浇水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浇后要及时放风排湿,阴雨天也不例外,降低棚内湿度,尽量减少叶片表面结露量和缩短结露时间,避免叶面出现水膜,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70%以下,抑制病菌滋生。掌握好棚内温度,晴天白天以25~28°C为宜,上午温度上升到28~30°C时开始放风或遮荫,通过提高温度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当温度降到20°C时应及时关闭通风口,这样夜间可以保持较高温度,以15~17°C为宜,冬季低于10°C就要开始加温。
3、烟熏。保护地采用烟雾法,亩施用45%百菌清烟剂,每次200~250g,傍晚封闭棚室,将药分放于5~7个燃放点,点燃后烟熏过夜。棚内湿度较大时不要频繁喷洒液体农药,而要在第一次喷洒药液后间隔2~3天进行一次百菌清烟剂熏蒸,有条件的用烟雾机施药防治一次,再视病情进行喷雾防治。
4、喷粉。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或5%霜霉威[霜霉威是一种具有局部内吸作用的低毒杀菌剂,属氨基甲酸酯类。]粉尘剂,每亩每次1kg,隔9天一次。烟剂和粉尘,一般在傍晚使用效果好,避免在阳光条件下施药。
5、接种育苗。利用弱病毒疫苗N14接种番茄幼苗,对晚疫病苗期防效80%~97%,成株期防效达96%~98%。
6、化学防治。苗期可进行保护性喷药,定植前再喷一次,可用波尔多液1:1:200~250倍液(盛花期不能用波尔多液)。定植后,强调在雨季来临之前5~7天施药一次,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深埋或烧毁,并用硫酸铜液喷洒地面消毒,并立即全面喷药,反复3~4次喷药封锁。药剂可选用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600~8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4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恶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500~6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50%氟吗·乙铝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等喷雾防治。番茄晚疫病发生重时,必须多用几种药才能治住,如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加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或52.5%恶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加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田间应用表明,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分别加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轮换使用,防治番茄晚疫病效益尤佳。晚疫病易产生抗药性,要注意交替轮换用药,5~6天喷一次,连续用药2~3次,收获前7天停止施药。
7、灌根。可选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灌根,每株灌药液300mL左右即可。
资料来源:《农村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