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苗期易发生立枯病,造成缺苗断垄,采取这5招有效防治效果好

大豆[大豆(学名:Glycine max (Linn.) Merr.)通称黄豆。]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日常人们所用的食用油、豆制品和饲养业所需蛋白质大多是用大豆制作出来的。近年来,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家出台下垂鼓励农民发展大豆生产。在笔者家乡吉林省和邻近的黑龙江省,有许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响应号召,利用耕地、开荒地、河滩地种植大豆,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大豆苗期易发生立枯病,造成缺苗断垄,采取这5招有效防治效果好

大豆苗期易发生立枯病,造成缺苗断垄,采取这5招有效防治效果好

但是,也有一些农民朋友由于种植管理不当,播种[播种,作物栽培措施之一。]后拱出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的幼苗[【词目】幼苗【读音】yòu miáo【释义】种子发芽后生长初期的幼小植物体。],出现了急速猝倒、黑根、死棵等现象,经过田间诊断,这主要是大豆立枯病[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 英文名Sheath Blight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造成的危害,轻病田死株率在5%~10%,重病田死株率达3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全部死棵,造成绝产。

大豆苗期易发生立枯病,造成缺苗断垄,采取这5招有效防治效果好2

立枯病导致大豆田缺苗断垄

1、大豆发生立枯病后在田间是怎样的表现?

大豆立枯病对于新种植户来说是有些陌生,但却是大豆生产中比较常发的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之一。立枯病仅在大豆生长的苗期发生,危害幼苗和幼株,是苗期影响幼苗成活率高低的重要病害。

大豆苗期易发生立枯病,造成缺苗断垄,采取这5招有效防治效果好3

大豆立枯病幼苗受害症状

幼苗感染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后,最初是在幼苗主根及近地面茎基部出现红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然后皮层逐渐开裂,呈现溃疡状,仔细观察病部密布有菌丝,菌丝最初为无色,以后逐渐变为褐色。幼苗受害严重时,茎基部缢缩变褐,导致幼苗折倒枯死,故有人称其猝倒病。由于根或茎基部被菌丝感染褐变,后期呈现黑色,所以有人称其为黑根病。幼株受害后,通常表现为植株变黄,生长瘦弱,个头小,茎基部显红褐色,皮层开裂呈溃疡状,最后导致植株死亡,人们也称死棵

大豆种植苗期发生立枯病,轻者耽误生育进程,发病株与健株生育进程不平衡,不便于管理;病害严重时可造成植株成片死棵,甚至会导致绝产。

大豆苗期易发生立枯病,造成缺苗断垄,采取这5招有效防治效果好4

大豆立枯病受害植株猝倒症状

2、大豆立枯病是什么病菌引起的,田间传播途径有哪些呢?

了解和掌握病因是防病治病的前提和基础。大豆立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昆虫或多细胞寄生物寄居在寄主的皮肤、粘膜表面或其附属器上,持续地侵扰寄主的现象。]幼苗而引起的病害,立枯丝核菌在农作物生产中比较常见,侵染大豆的立枯病核菌是AG-4 和AG1-IB 菌丝融合群,属于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它寄生性很强,可为害棉花、小麦、甜菜、黄麻、玉米、马铃薯、茄子、花生、烟草、萝卜等200 多种植物。因此,无论是重茬连作地,还是轮作生荒地,土壤中都存在这种病菌,只是菌量多数而矣。

大豆苗期易发生立枯病,造成缺苗断垄,采取这5招有效防治效果好5

大豆立枯病根变黑

大豆立枯病的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17 ~ 28 ℃,致病温度为16 ~ 25 ℃;土壤酸碱度pH为 6.8繁殖最快。病菌适应性很强,可抵抗高温、冷冻、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一般在土壤中能存活2 ~ 3 年或更长,但在高温条件下只能存活4 ~ 6 个月,耐酸碱性强,湿度适宜的土壤更适合菌体生长,土壤耕层中5 ~ 10 cm土层有密集分布。

立枯丝核菌具有很强的腐生生活能力,可寄生在病残体、土壤或有机肥中腐生越冬,成为初侵染源,也可随种子传播。菌丝可在土中自由扩展,并随水扩散。当外界条件不利于菌丝生长时,菌丝体可形成菌核自我保护起来,当条件适宜时菌核细胞可萌发多次,迅速繁殖并侵染寄主。病菌是在萌动的幼苗根部分泌物的**下开始萌发,通常会直接侵入,也可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寄主,侵入寄主后病菌的菌丝扩展非常快,一般只需十几个小时就出现症状,2 ~ 3 天后即可造成幼苗猝倒或死棵。

大豆苗期易发生立枯病,造成缺苗断垄,采取这5招有效防治效果好6

3、哪些条件下适合病菌发病而导致幼苗立枯呢?

了解并掌握病菌特性后,我们再来看哪些因素会导致大豆发生立枯病,为下步有效预防提供依据。

(1)环境因素影响。立枯丝核菌喜欢湿润环境,当土壤含水量较高时极易诱发大豆立枯病,一般苗期低温多雨,在低洼积水的地方发病就严重;即便有较高的土壤温度时,如果土壤湿度大,光照不足时也容易发病。

(2)种子质量影响。携带病菌种子播种后,病菌可直接侵染幼苗发病。种子质量较差,发霉变质、陈种子等发芽势低,播种后发芽拱土能力弱,抗病菌侵染能力降低,发病较重。

(3)连作重茬影响。连作重茬田块病菌要较生荒地积累多,遇到适宜条件时,发病率相对较高,与非豆科作物轮作田相对发病率低。

大豆苗期易发生立枯病,造成缺苗断垄,采取这5招有效防治效果好7

正常条件下大豆幼苗

(4)**害虫[**害虫,指的是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生活在土壤中危害植物**部分、种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的杂食性昆虫。]影响。**害虫如蝼蛄、金针虫、蛴螬等发生较多的田块,幼苗生长期间容易被其咬食形成伤口,病菌则会乘势侵入,容易发病。

(5)土壤环境影响。土壤瘠薄、板结,施用肥料又少的地块,幼苗生长所需求的营养得不到满足,根系生长环境恶化,发育缓慢、植株瘦弱、抵抗力低,容易被病菌侵染感病。

(6)播种适期影响。播种过早,春季气温不稳定,幼苗遇到低温时抗病能力降低,病菌却发育活跃,容易生病。

此外,施用未腐熟农家肥也会导致肥料中病菌成为初侵染源,加重病害发生。

大豆苗期易发生立枯病,造成缺苗断垄,采取这5招有效防治效果好8

大豆幼苗出土后是防治立枯病关键时期

4、大豆立枯病如何有效进行防治?

大豆立枯病属于土传病害,应以预防为主,救治为辅,重点是在减少病源,提高地温,降低田间湿度上下功夫,围绕增强幼苗体质,促进壮苗形成而发力,发现病情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1)选用抗病品种,搞好种子消毒。大豆高抗立枯病品种并不多,但耐病品种却不少,农户应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耐病品种种植,以提高种子高产耐病性能,降低发病率。要精选种子,剔除种子内的霉变粒、秕粒、虫口粒和破损粒,尽量不使用陈旧种子;播种前晒种2~3天,提高种子发芽势和拱土能力;为防止种子带菌,可用种子量0.3%的40%甲基立枯磷乳油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大豆苗期易发生立枯病,造成缺苗断垄,采取这5招有效防治效果好9

精选大豆种子很关键

(2)合理轮作倒茬,精细整地施肥。种植大豆田尽量选择地势高燥,土壤有机质丰厚田块,不宜选择低洼地、贫瘠地种植,否则幼苗生长容易出现弱苗,抵抗病菌侵染能力弱发病重。实行与豆科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减少田间病源菌累积。秋收后或春播前,应将田园中的枝叶清除干净,并对土壤深翻,将土壤表层病菌翻入深层,可减轻病害发生。整地施肥所用的农家肥要充分腐熟,杀灭肥中病菌,有条件的可施用微生物菌肥,利用有益菌杀灭有害病菌。

(3)适期精细播种,合理确定密度。根据当地气象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对于土壤墒情差的田块,应造墒坐水播种,不宜灌后播种;对于土壤墒情过重的田块,应通过田间整地施肥进行耕作散墒,达到适宜墒情时再进行播种。播种时要注意根据品种特性、土壤施肥等条件合理确定密度,最好采取精量播种技术,防止出苗后出现苗欺苗现象。

大豆苗期易发生立枯病,造成缺苗断垄,采取这5招有效防治效果好10

大豆出苗后及时间苗、定苗、浅锄,提高地温

(4)及时间苗定苗,防治**害虫。幼苗出土后是病害高发期,此时应及时查田,当幼苗出齐苗后及时进行间苗和定苗,结合浅锄中耕,即可促进苗清壮长,又可有效提升地温,不给病菌创造繁殖侵染机会。对于**害虫多发田块,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药剂包衣,可选用3%辛硫磷水乳种衣剂(药种比1:30- 40),或300g/L 氯氰菊酯悬浮种衣剂(药种比1:500- 600)种子包衣。未进行种子包衣的,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3-4公斤/亩,或0.5% 毒死蜱颗粒剂30-35公斤/亩,播前沟施,或在苗期侧施在垄沟旁并覆土。

大豆苗期易发生立枯病,造成缺苗断垄,采取这5招有效防治效果好11

加强大豆田间管理

(5)选择药剂防治,结合补施叶面肥[叶面施肥是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一种补充,来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叶面施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苗期遇到低温或阴雨天气时,要注意及时进行查田,立枯病发病急、危害重,发现病情要立即用药,切不可拖延迟缓用药,以免发生死棵,造成缺苗断垄。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下列药剂:50%多菌灵800倍液,可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为提高防治效果,可在喷药后7天左右再喷1次,连喷2~3次。

喷药时,应在药液中加入促进幼苗生长的叶面肥,做到既用药治疗,又”输液”补充营养。因为此时根系受损,叶片得不到营养供应,喷施叶面肥后满足生长需求,有利于病害及早治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