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霜霉病来势凶猛、侵染率高,掌握发病规律,5项措施有效防治

提起甜瓜[香瓜(Cucumis melo),又名“甜瓜”,又名“白啄瓜”。],人们都不陌生,因其清新爽口、香甜适中,又名香瓜,是人们日常经常食用的水果,在我国各地都有广泛种植[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近年来,我国农村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甜瓜品种不断更新,种植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市场销售看好,经济效益突出,因此,栽培[栽培指种植并培养植物。]面积在不断的扩大,伴随着种植甜瓜的病虫害 也随之逐渐增加,其中霜霉病[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就是常见的一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一般病株率达10~20%,遇到高温湿特殊条件下,甚至流行成灾,严重地块病株率可达50%以上,降低产品产量和质量。

甜瓜霜霉病来势凶猛、侵染率高,掌握发病规律,5项措施有效防治

甜瓜霜霉病来势凶猛、侵染率高,掌握发病规律,5项措施有效防治

由于霜霉病来势凶猛,再侵染[昆虫或多细胞寄生物寄居在寄主的皮肤、粘膜表面或其附属器上,持续地侵扰寄主的现象。]频率高,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潜育期短,其症状与炭疽病症状又极为相似,常造成误判用错药耽误防治而造成大面积流行,并且防治困难,致使甜瓜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商品性下降,损失惨重。

下面与种植户共同学习和探讨甜瓜霜霉病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症状、规律和防治措施,有效提高防治效果。

一、甜瓜霜霉病病原菌

1、病原菌。导致甜瓜霜霉病的致病菌属于真菌,是一种叫做古巴假霜霉菌,它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目假霜霉属的一种。古巴假霜霉菌寄生性比较专一,侵染频率最高的是葫芦科甜瓜属和黄瓜[黄瓜(学名: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属植物。显微镜下观测时,菌丝体为无色、无隔膜,在甜瓜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体内细胞间生长发育,主要通过其产生的吸器在寄主细胞内抢夺养分,繁衍方式主要为无性生殖,产生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是植物或真菌制造并容纳孢子的组织。],在分枝的末端产生孢子囊,大小为16.3~24.8微米×9.815微米,多数表现为柠檬形或橄榄形,只有少数为椭圆形或卵圆形,在其顶端有无色乳突。孢子囊在水中萌发,产生无色、单孢、圆形或卵形的游动孢子,具有两根鞭毛。游动孢子在水中游动30~60分钟之后,鞭毛便会消失,变成圆球状的静孢子,静孢子再萌发产生侵入菌丝,从寄主的气孔侵入。

甜瓜霜霉病来势凶猛、侵染率高,掌握发病规律,5项措施有效防治2

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发病初期症状

2、侵染循环途径。甜瓜霜霉病菌主要是孢子囊借助于气流、风雨或昆虫等传播。在我国南方温暖地区,由于一年四季都有瓜类作物种植,所以病菌会周而得始地循环侵染,病害发生机率高、危害重。在我国北方较寒冷地区,病害的初侵染源多是来自于附近的温室大棚内的黄瓜等作物,这些作物病残体上着生越冬的菌丝体或孢子囊,当春天大棚开始育苗时,病菌会随之侵害幼苗,再通过气流、风雨、移栽、昆虫等传播给棚室或大田内的甜瓜植株上,到了秋天,病菌又会重新回到温室黄瓜上越冬,从而形成温室黄瓜和大田甜瓜频繁循环侵染。在冬季严寒地区,由于不能种植黄瓜,霜霉病初侵染病菌主要来自于从外地或较早发病的地区,通过气流或异地移栽幼苗将病菌的孢子带入传染。

二、甜瓜霜霉病症状

甜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其叶片,一般多在甜瓜生长发育的座瓜期以后发生,进入成熟期时正值温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较高时期,最易感染霜霉病。发病初期,从下部叶片开始,病叶初期呈淡黄色小斑点,直径约1~3mm,没有明显边缘;2~3天后病斑迅速扩大,叶片正面出现受叶脉限制而形成的不规则多角形黄色斑块,边缘有黄绿色晕圈;在潮湿环境下或有结露时,叶片背面病斑上长有灰黑色霉层,即霜霉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这是霜霉病与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的明显区别之处。在连续降雨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或融合成大斑块,全叶呈黄褐色,叶片上卷或干枯,有时仅剩下植株生长点附近的几片叶还呈绿色。果实发育期进入雨季时病势发展迅速,可减产30~50%。病害流行期间可见到瓜田叶片大量枯死,甚至毁灭整个瓜田,远看就象被火烧过一样。

甜瓜霜霉病来势凶猛、侵染率高,掌握发病规律,5项措施有效防治3

叶片发病明显症状

三、甜瓜霜霉病发病条件

甜瓜霜霉病发生的轻重缓急与田间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栽培管理关系密切。

1、湿度。田间湿度与发病率关系密切,当田间湿度高时,相对讲有利于病菌的萌发、侵入和感病,病菌侵染植株并在叶片上形成病斑后,随着空气湿度增高,孢子囊形成的速度会加快、繁衍数量增多。如相对湿度[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维持4小时在83%以上时就能产生孢子囊,而相对湿度低于60%时则不能形成孢子囊,也就是田间很少发病。实践表明,在高湿度和叶面存有水滴的条件下,在甜瓜植株叶片组织充水时,病斑发展相对较快。

2、温度。霜霉病菌对温度表现比较宽范,一般在5~32℃范围内,只要叶面存有水滴,孢子囊均可萌发侵染,但以15~22℃最为适宜。

3、光照。光照条件对霜霉病菌侵染循环有重要影响,甜瓜病菌在持续光照条件下基本不能产生孢子囊,发病率低。但是,如果甜瓜生长后期遇到连续阴雨,或者棚室塑料薄膜透光度不好,病菌就会在这种有光照与黑暗交替的环境下繁衍,侵染植株引起病害发生。

4、栽培管理因素。栽植过密,偏施氮肥,植株长势弱易得病;棚室通风不良,田间整蔓拖拉,枝蔓生长茂密易染此病;棚室湿度大,降雨后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水位高、株叶密集易发病;连作种植,甜瓜田距离黄瓜田近或瓜苗在黄瓜棚室内培育易患此病;晚熟甜瓜发病概率高、速度快。

甜瓜霜霉病来势凶猛、侵染率高,掌握发病规律,5项措施有效防治4

受害叶片背面症状

四、甜瓜霜霉病综合防治措施

1、优选品种,实施轮作。不同品种对霜霉病抗性不同,应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采取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下的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来应对病害的发生。种植时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地块,实施3年以上轮作,避免重茬连作。不要在邻近地块种植瓜类作物,尤其忌与黄瓜相邻种植。

2、培育壮苗,合理施肥。尽量不要在前茬为黄瓜棚室内育苗或栽培甜瓜,避免病菌传染流行。肥料施用要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植株徒长苗弱,抗病力下降。

3、合理密植,适时整枝。适当稀植,避免苗欺苗现象,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合理搭架,适时整枝,及时掐尖、打杈、去蔓、除草,保证叶片之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采取地膜覆盖栽培,也能有效预防霜霉病的发生。

甜瓜霜霉病来势凶猛、侵染率高,掌握发病规律,5项措施有效防治5

霜霉病受害瓜田

4、严控温、湿度,创造适长环境。适时早育苗,采取棚室栽培或露地覆膜扣拱棚移栽,避开结果期与雨季相遇,减轻病害发生。采用高畦栽培,再配合滴灌技术,绝不能大水漫灌或喷灌,更不能水淹瓜蔓,避免田间湿度过大或植株叶片着水,促进病菌萌发、侵染。随时关注天气变化,避免雨前浇水,大雨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避免植株叶片长时间浸在积水中,为病菌萌发创造有利条件。

大棚种植甜瓜要严格调控好棚内的温湿度,尽量有利于甜瓜生长又不利于病菌侵染的条件,特别是要控制好湿度。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0%时,病害易流行发生,尤其是湿度高,而在田间植株的叶片上存有水珠时,病菌产生的游动孢子很快进入细胞中并形成病斑。因此,要加强棚室温度、湿度的调控,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中午关闭大棚通风口,提高棚内温度,病菌在气温28~32℃情况下侵染力降低,发病率下降。

甜瓜霜霉病来势凶猛、侵染率高,掌握发病规律,5项措施有效防治6

5、选用药剂,防与治相结合。对于甜瓜种植老区,霜霉病易发多发区域,搞好提前预防,可在植株发病的前期进行喷药预防,主要选用保护性杀菌剂如百菌清、代森锌、福美双、代森锰锌等。大棚种植甜瓜可在出现中心病株的初期,百菌清烟雾剂熏烟控制病害的发生。发病初期可采用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治疗性剂相结合,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可选用的药剂如代森铵、霜霉威盐酸盐、霜脲氰锰锌、三乙磷酸铝、丙酸锌等。也可采用新药或复配药剂防治,如噁唑菌酮、烯肟菌酯、嘧菌酯,精甲霜灵锰锌、噁霜灵锰锌、氟吗啉锰锌等。病菌多从基部叶片开始并从叶片背面气孔侵入,所以喷雾时应尽量把药液喷到基部叶片以及叶子背面,提高防治效果。根据病情发展情况,连续用药3~5次,交替用药,注意使用药剂间隔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