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帮手所在的豫东区域[区域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qū yù,是指土地的界划;地区区域自治。],通过观察近几年来我们村的种植[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结构,高粱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尤其是随着土地流转的进行,承包者逐渐放弃了小麦和玉米、大豆轮作的种植方式,进而转变成小麦和高粱轮作的种植方式,原因在于高粱在管理较好的情况下,相比玉米或大豆,经济效益会有所提高。
高粱在整个生育期中,会遇到很多的病虫害,比如常见的虫害有**害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蚜虫[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粘虫、螟虫等等,害虫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时期、危害[危险灾害。]症状、危害严重程度以及预防和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办法都有一定的区别,而高粱蚜虫作为危害较大并且比较常见的害虫之一,本篇[《本篇》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一部综合其它类小说,作者是云销羽。]内容,小帮手就和大家详细说说。
高粱蚜虫为何危害大?
蚜虫在农作物种植中比较常见,不仅是高粱上会出现,我们常见到的小麦更多,蚜虫在不同区域的叫法有区别,比如在我们豫东区域,就会称为“密虫”,原因之一是由于蚜虫体积较小,并且聚集性发生,一株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上,能有成百上千只蚜虫,比较密,所以称为“密虫”,而有些区域也称为“腻虫”,所以,大家要知道,指的都是蚜虫。
蚜虫自身的繁殖能力比较强,比如夏季温度相对较高时(大概25度左右),4-5天即可繁殖一代,而在春秋季节,温度相对低一些(大概15度左右时),10天左右即可繁殖一代,而一年的时间,大概能繁殖15-16代,在一些特定区域,代数还有可能增加,不要小看上述数字,据数据统计,一只雌蚜虫,从孵化后开始计算,能产生数以亿计的蚜虫,然后产生的雌蚜虫,再经过繁殖,大家可以想一下这个数字,非常之庞大。
高粱蚜虫哪些情况下发生较严重?
蚜虫的特性是喜暖怕冷,因此,每年的5-9月份是它的发生高峰期,以豫东区域来说,假如小麦和高粱轮作的种植方式,5月份的时候危害小麦,而到了下半年7-9月份,对高粱造成危害。
根据观察高粱蚜虫的地块,发生严重的原因主要有2点,其一是气候因素,其二是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的天敌数量,其中第一点因素占比较重,气候因素一般情况下主要指的是温度和湿度,当温度在25-28度之间,田间相对湿度在60%-70%时,利于蚜虫的发生及繁殖,危害相对也会越严重,尤其是干旱出现时,高粱自身的生长受影响,抗性[抵抗能力,植物的抗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降低,再加上利于蚜虫的发生,危害更加严重,有句俗语说“天旱爱起腻”,就是这个意思。
田间害虫多,如何判断是否为高粱蚜虫危害?
蚜虫作为刺吸式害虫,主要是以吸食高粱叶片、茎杆[茎杆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栽培植物(如豌豆、蚕豆、马铃薯、谷类)的上部,尤其收获以后被积聚起来者。]以及嫩穗的汁液危害,蚜虫的危害主要分为2种,一种是直接危害,一种是间接危害。间接危害指的主要是蚜虫可以作为田间一些病害的载体,加大病害的危害,而直接危害则导致高粱出现不正常的症状,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大部分的农户主要是在乎直接危害,并且易观察,因此,本篇内容主要说的是蚜虫直接危害的症状。
分辨高粱蚜虫的危害,首先要观察叶片,蚜虫刚发生时,会在叶片的下部危害,随着蚜虫的增多,会慢慢向上扩散,蚜虫在吸食汁液的过程中,会分泌出大量的蜜露,分布在叶片以及茎杆上,进而影响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影响高粱的正常生长,从外观判断,高粱植株矮小,叶片卷曲。随着蚜虫的危害加重,观察高粱的茎杆、叶片,会出现发红现象,导致茎杆弯曲、脆弱,如果是高粱穗期时蚜虫危害严重,会导致高粱无法抽穗,或者能抽穗但是不开花,“秃脖” “瞎尖”现象出现,严重影响高粱的产量和品质,更坏的情况,可能直接绝收。
目前防治高粱蚜虫存在的几个问题
蚜虫抗性越来越大
主要原因有2点,其一,防治蚜虫时,常年使用单一的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导致蚜虫的抗性越来越大,其二,结合第一点,效果不好怎么办?加大剂量,加大剂量后,过了一两年,效果又不好,怎么办?继续加大剂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蚜虫一年比一年难防治,成本越来越高,效果却越来越差。
蚜虫接触药液较少
蚜虫一般在叶片的下部以及背部较多,隐蔽性较强,在打药过程中,有些农户喜欢只打上部,或者喷施不均匀,就会导致没有蚜虫的区域,药液喷施较多,而蚜虫集中的区域,药液则很少,进而影响防治效果。
蚜虫不多不打药
由于蚜虫较小,再加上刚发生时,主要集中在下部,不易被发现,及时被发现,又由于体积小,也不会引起特别大的注意,因此,在蚜虫发生的初期,不去喷施药剂进行防治,错过了最佳的时期,而到了田间蚜虫大面积出现后,再进行防治,不仅难防治,还会增加成本,并且防治效果还不一定好。
高粱蚜虫如何正确预防和防治
针对高粱蚜虫的预防和防治办法,本篇内容主要说农户们常用的化学药剂措施,预防的话,建议播前使用拌种剂进行拌种,对于高粱后期出现的蚜虫,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常用药剂用吡虫啉拌种即可,价格不贵效果还较好。
到了生育期时,高粱田间出现蚜虫后,可用的药剂非常多,比如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噻嗪铜、烯啶虫胺、吡蚜酮、氰戊菊酯、噻虫嗪等等,不过,在选择药剂时,要注意该药剂在当地的抗性,举个例子,比如啶虫脒相对比较便宜,有些农户喜欢用啶虫脒来防治蚜虫,而连续几年单一使用啶虫脒后,蚜虫对啶虫脒的抗性就会增加,再继续使用啶虫脒后,防治效果会降低,要么增加剂量,要么更换药剂,而小帮手建议更换药剂使用,不要一直通过增加剂量来提高防治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高粱蚜虫的全部内容,希望种植高粱的朋友,能够通过本篇文章,了解蚜虫的习性、学会判断蚜虫的危害、知道如何预防和防治蚜虫的药剂以及避免防治蚜虫的错误问题,虽然不能说完全不让高粱受到蚜虫的危害,最少要把蚜虫的危害控制到最小,这样的话,为最终的丰收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