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张馨叶

春卷与清明-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我生在台南。孩提时代,每当清明节前后,奶奶总会带着我去**卷[春卷,又称春饼、薄饼。],一家子的午晚餐就此解决。台式春卷用薄如蝉翼的干卷皮,以包菜(台湾叫高丽菜[高丽菜我国各地都有栽培。])为基底,裹着满满当当的馅料,佐以花生粉[花生粉是花生仁榨油后的残渣经烘干、粉碎后制成的粉状物。]调味。台式春卷有点像是**的煎饼果子[煎饼果子,是一种天津风味街头小吃,用煎饼卷油条,食用时加面酱和大葱或葱花。],只是体型更小,内馅更为清脆爽口。它也有点类似越南的春卷,但是口感没有越南的润滑,入口也没那么多汁。

一直以来,家里人[家里人产品主要以布衣柜,松木制品为主,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勇于奉献,团结协作,追求卓越”为企业价值观。]都习惯买金得春卷。那是一家六十年店龄的老店,位于台南国华街道的永乐市场旁边。与其它商家的春卷相比,金得春卷的特别之处在于客人们可以选择店内琳琅满目的馅料自由搭配,有蛋丝、有豆干、有虾仁、还有猪肉等等,45元(新台币)一卷,虽然比别人家略贵一些,但是客人可以自行调整甜度,全糖的、八分糖的、半糖的、三分糖的、无糖的,都可以,其实也就是花生粉的比例多寡而已,不过这种客制化的做法着实受到买家的好评,也着实有趣。

春卷成为我自小以来对于清明节的深刻印象。直到上了小学才从课本中得知,春卷是寒食节[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的纪念衍生物,是为了悼念在晋文公重耳所烧的一把火中、走向自己心之道义的介之推。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临近,地域特色化的习俗也就发展融合成为台湾当地的传统,春卷演变成为了清明节气的饮食代号。后来,我念研究生来到了**,想找一找儿时那相似的味道。在厦门中山路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一位老奶奶推着小车贩卖着尚留余温的春卷,车上泡沫盒里装的春卷5元人民币一卷。小卷入口,舌尖上立刻泛起儿时熟悉的味道:高丽菜和豆干,卷着花生粉……,小时候奶奶带我**卷的画面瞬间浮现在脑海中,慰藉着我的思乡之情。

在中国人的眼里,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祭祖乃是敬拜、祭祀祖先,包括在父母丧礼上的敬拜和祭祀。]的大日子,彰显的是对祖先的崇敬和追思。节气来时必要做对应之事,来对应此景。这是留存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性格和基因。来**后,我跟当地很多朋友聊起清明扫墓的传统,两岸基本相同。

在台湾地区人民的信念里,寿终正寝的归宿基本都是灵骨塔,家里人称之为“塔里[The Great Khali 巨人卡里,真实姓名:Dalip Singh,1972年8月27日在印度Himachal Pradesh出生,现资产位于旁遮普省。]”。每到清明,家里大人会携带着三牲、鲜花和素果前往“塔里”祭拜。三牲是市场买的现成的炸鱼、油鸡和烤鸭拼盘。尽管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忙而快,人们无暇准备过多的祭品,但虔诚的心和周到的礼节必不会少。

我是家里的长孙。奶奶信奉道教,由于道教有些许的忌讳,于是奶奶每年都嘱咐我在成年之前不准和大人们一同去祭祖,留在家里遥想思念先祖就可以了。我满16岁那年,在妈祖庙里行完成年礼后,才有资格在清明节与家人们同行祭祖。奶奶说,以成年人的身份去祭祖,对祖先行大礼,方显真正的敬意。

清明祭祖,是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共有的传统。这项仪式就像是炎黄子孙的一座精神家园,它能够让我们安放人格,知道来路、根有所依。因为全球疫情蔓延,这两年我都没能返乡祭祖。我由衷地期盼疫情尽早结束,两岸早日恢复往昔的繁华往来,我也能早日返家一趟。如果真的返乡了,该换我扶着奶奶去**卷、去“塔里”看望待我很好的曾祖父母,完成落下两年的祭祖任务,完成心灵的认祖归宗。(作者:谢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