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短须螨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葡萄短须螨的形态特征、危害[危险灾害。]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symptom)。]、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规律及综合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技术

马罡等

葡萄短须螨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岗位(CARS -29 -bc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葡萄及瓜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8YFD0201300)。

葡萄短须螨 Brevipalpus lewisi (Acari: Tenuipalpi-dae),俗称葡萄红蜘蛛,属真螨目、细须螨科、短须螨属,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生较为普遍,南方地区某些葡萄产区也有发生,国外则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澳洲和非洲等地,还可危害柑桔、石榴、核桃、开心果等果树。 笔者团队近年来在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四川等地葡萄园[《葡萄园》为厦门市竹树基督教堂内部刊物,每月一期,每月中下旬出版。]调查发现,葡萄短须螨已经成为北方葡萄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南方部分地区也较严重。 短须螨体型微小,不易被发现,危害葡萄果穗和果粒的症状与一些病害较为相似,极易混淆,许多果农误以为是葡萄病害,未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影响了产量和质量,造成经济损失。 简要概述了葡萄短须螨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为识别及其防治提供参考。

1 形态特征及危害症状

葡萄短须螨有成螨、幼螨、若螨、卵等 4 种虫态。螨体微小,雌成螨紫褐色,眼点和腹背**为红色。背面体壁有网状花纹,刚毛披针状。 4 对足皆粗短多皱纹,刚毛少。 幼螨体鲜红色,足白色,前后足各有 2根叶片状的刚毛。 若螨体淡红色或灰白色,后部扁平。 卵圆形,鲜红色且有光泽(图 1)。

葡萄短须螨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1

葡萄短须螨

葡萄短须螨常在叶片背面活动,随着副梢的生长2 发生规律葡萄短须螨在中国北方每年发生 6 代以上

葡萄短须螨多在藤蔓上和土壤中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早春葡萄萌芽和开花时可发现其危害。 其发育与温度呈负相关,随着温度从 22℃升高至 34℃,短须螨的发育历期从31.5 天缩短至16.8 天。 平均温度29℃、相对湿度80% ~85%的环境条件最适宜其生长发育,卵期 3 ~8 天,从卵孵化到成虫产卵仅需 12 ~16 天。 耐高温能力极强,夏季是短须螨繁殖高峰期。 进入秋季即出现浅褐色越冬雌螨,秋末全部转移到越冬场所越冬。

葡萄短须螨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2

葡萄短须螨危害葡萄果穗和果粒后的症状

3 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葡萄短须螨体型微小可借助风、流水、人畜和农具等扩散到未受害的葡萄植株上。 春季应及时抹芽。 叶片长出后若发现有被害叶片,应立即摘除销毁。 葡萄园确保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和灌水。生长期及时清除杂草以减轻害螨发生。 采果后及时清除园内杂草、落叶(果)及残枝等于园外集中销毁。冬前灌水有助于减少越冬虫量。

生物防治。 植绥螨是葡萄园内重要的捕食[释义:(1) 一个动物对另一个动物追捕进而食之。]性螨类,有助于将葡萄短须螨的数量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 在南澳大利亚葡萄园发现有多种捕食性植绥螨,有效地控制了当地葡萄园短须螨的危害。 大赤螨也一类是广食性的捕食螨,对葡萄园内害螨及其他害虫的防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葡萄园内释放圆果大赤螨(Anystis baccarum) 防治植食性螨类效果较好。

化学防治。 目前仍是主要防治方法,但应尽量减少杀虫(螨)剂的施用,或使用有选择性的药剂以保护捕食性螨类及其他天敌昆虫。 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避免害螨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春季葡萄发芽时,用 3°Be 石硫合剂混加 0.3%洗衣粉进行喷雾处理,可铲除越冬雌螨;短须螨大发生时,可喷施20%哒螨灵乳油[乳油是农药制剂的一种,它是将较高浓度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溶剂中,加乳化剂而成的液体。] 2000 倍或 72%炔螨特乳油 2500 倍或1.8%阿维菌素[阿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乳油 2000 倍液 防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