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房屋在省农科院家属区,地铁2号线钟灵街站,院内环境好。]科技成果[所谓科技成果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转化基地。
农业科学院[科学院为各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的科学组织,为通用名,做消歧义处理。]为擎,绘就丰收画卷;企业为舟,赋能高质量发展;科企联姻,为产业振兴谱写壮丽新篇章。3月10日,广东省[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是中国**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农业科学院(下称“省农科院”)召开院企合作工作推进会,总结院企合作工作成效和经验,进一步调动各方工作能动性,更好地推动全省农业科技整体跃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省农科院院企合作工作经验。
2021年,广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均强调要巩固推广院地合作模式,并提出了一系列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近3年来,通过技术入股,孵化培育创新型农业企业,专家驻企业兼职等方式,省农科院受委托的技术研发项目达到2309项,项目经费超过4亿元。
孵化亿元级农业科技企业
“自公司成立以来,我们累计推广了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所是指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企事业机构。]选育的品种已经超过100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000万亩!”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盛说,与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不仅为金稻公司带来了极大的效益,也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农业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正成为行之有效的农业科技应用方式,“院企合作”亦应运而生。其中,省农科院与企业共享研发平台,共享专家人才,使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落到企业,引导企业标准化[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引导企业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院企合作“短期任务+长期支撑”的合作机制,使企业在较低成本下,取得良好的科研团队支撑,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产业瓶颈问题,推动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实现效益提高。
院企合作开展以来,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已经孵化成功,2019年6月从省农科院成立的金颖农业科技孵化器[孵化器是原指人工孵化禽蛋的设备,后引入经济领域,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孵化的广州毅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毅田公司”)是其中之一。公司负责人桂艳男告诉笔者,院企合作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支持、**资源对接、金融服务等方面提供了诸多便利。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陆续和省农科院植保所成立了高抗性病虫害研发中心,和蔬菜所建立基地合作,获益良多,未来还打算在柑橘、茶叶、荔枝、香蕉、瓜菜等作物领域逐步和农科院各个所、专家建立合作,让企业走得更远。”桂艳男说。目前,毅田公司营销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经营产品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产调节剂、除草剂及植物营养等100多个品种,年产值超亿元。作为全省首个农业领域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金颖农业科技孵化器自成立以来累计吸引240家企业入驻,孵化27家毕业企业,培育13家上市挂牌企业,打造了华南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定义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华南A谷。
笔者了解到,“十三五”以来,省农科院已与企业签订成果转化1180项,合同金额超5亿元,位居全国省级农科院所前列,打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是指由**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解难题
近年来,广东把科技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省农科院积极响应,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组建全产业链专家服务团队。截至目前,省农科院已组建全产业链专家团队209个,与115个产业园签订科技项目合同,与产业园相关企业签订359份科技合作协议,合同金额1.85亿元,包括科技支撑类191份,咨询类168份,协助产业园解决了60多个关键技术问题,研发及推广新工艺88项、新品种444个(次),人才培训8189人次。
在各产业园实施主体看来,省农科院专家以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农技服务轻骑兵等多元化方式提供科技服务,为产业园带来了实打实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近年来火遍全国的红茶“英红九号”正出自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之手。
“‘英红九号’全国大卖背后,构建英德红茶的标准化体系,以及以标准化为核心的工业化生产体系至关重要。这其中,茶叶研究所和农科院是支撑这两个体系建设的关键力量。”英九庄园董事长易振华说。省农科院通过创新“1+N+家庭农场+科技”,打造联企带农新链条。得益于此,英九庄园绿色发展有限公司为周边35个家庭农场4000亩茶园提供标准化加工技术服务,有效促进了英德红茶产业规模化发展。
除茶叶研究所外,省农科院下属共15个科研机构也在共同发力,支撑广东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位居全省科研院校前列;农业企业委托的技术研发项目也大幅度增加。
“以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下称‘加工所’)为例,通过建设基础研究到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再到产业化应用一体化的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近年来,加工所已成功对接了荔枝、陈皮等国家农业产业园和蔬菜、柑橘、水产等60多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省内外1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加工所所长徐玉娟说。
近年来,该所还与一批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深入合作,进一步提升企业影响力。徐玉娟说,下一步,该所将进一步加大科企对接力度,构筑科企合作平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有效提高企业科创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将加强农业科技基础研究
通过院企合作,广东大批优质科技成果成功走出“深闺”,依托企业实现产业化。“十三五”以来,省农科院在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中的占**别达到63.5%、70.2%;累计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让合同1200项,合同金额超5亿元。
“比如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黄华占’、我省播种面积最大的特优质水稻品种‘美香占2号’、占领高端市场的‘仙进奉’荔枝、全国推广的‘岭南黄鸡’、水稻‘三控栽培技术’等均为省农科院的研究成果。”省农科院院长陆华忠[陆华忠, 生于1963年9月,浙江省天台人,汉族。]介绍。
在推进会前的发布会上,还揭晓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十佳优秀团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企合作“十佳企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企合作成果转化“十佳企业”等奖项。陆华忠透露,以本次院企合作推进会为契机,下一步,省农科院将做好一系列重点工作。
加强基础研究和做好农业科技的基础性工作,围绕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进一步做好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培育符合产业需求、综合性状优良的突破性新品种。按照企业是创新主体的新格局,强化院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深化院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对接全省农业优势产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一批企业研究院。进一步扩大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吸纳企业的技术骨干加入,组建院地企协同的专家团队,开展技术研发和服务,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帮扶企业发展,带动产业和地方科技力量发展壮大。
搭建面向企业的科技服务平台[ 此词条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贡献知识的乐趣。]。组建全产业链专家服务团队,持续为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咨询规划、良种良法、加工物流、品牌打造、信息化建设、科技研发和人才培训等产业园科技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和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监测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平台”“土壤质量观测实验站”等平台的服务水平,新建“种质资源信息化共享平台”“农作物表型组学研究平台”“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地方分中心”“预制菜研发平台”“蔬菜高品质生产地图”等,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更广泛的技术服务。
提升农业科技能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优势产区和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凝练优势产业发展亟须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联合方农科机构和农业龙头企业协同开展科技攻关和产业化推广。
大力推广院企合作模式。按照“需求导向、资源共享、联合研发、强企兴业”的院企合作模式,聚集科技、人才和平台要素,与企业形成发展合力,构建院企合作新格局。
陆华忠透露,接下来省农科院将以科技为引领,积极配合广东农业农村工作“九大攻坚战”行动,助力跨县集群产业园、功能性产业园、特色产业园、一村一品等富民兴村产业发展,以助力涉农企业壮大发展为目标,在农业科技基础研究等方面持续发力,发挥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文/图:邵一弘 马静 陈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