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什么是阵雨?阵雨就是,你不打药绝对不下,你一打药就下到你的地里,还下得透亮。”
当然这都是玩笑话。但是当前雨水较多却是事实。如果露地作物刚打完药,紧接着就下雨[下雨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聚,形成小水滴,通过不断的凝聚形成雨云,最终大云滴落下,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了,要不要再重新打一遍?
如果不重喷,担心病害、虫害、杂草治不住,重新喷又担心出药害,这究竟该怎么办?
一、看打药与降雨的时间间隔
根据植物吸收农药[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的普遍速率,内吸渗透作用强的,一般1-2小时有效成分可以吸收70%左右,内吸性弱的一般4-6小时有效成分可以吸收60%-80%。
所以,如果打药时间距离降雨时间已经超过6小时,那么药液已经与作物充分接触并且被吸收,发挥了抑制病菌、杀灭害虫或抑制杂草新陈代谢的部分作用,此时可以不进行重喷。
当然,下雨肯定会冲刷走部分药液,从而影响药液的持效期问题。如果今天打药,明天下雨,中间隔了一天,不管什么类农药基本都不需要补喷了。
二、看雨量大小
用药[用药出自《吕氏春秋·荡兵》,解释:指下药,使用药物。]后,发生一次性10毫米以下的降雨,不必再重新喷;若一次性降雨达到10毫米以上时,用药时间间隔不超过4小时,须考虑重新减半喷药。
三、看农药的类型
1、苗后除草剂[除草剂(herbicide)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又称除莠剂, 用以消灭或抑制植物生长的一类物质。]不建议打第2遍,有些农民朋友怕打完除草剂之后下雨,杂草打不死怎么办?除非满足以下3个条件,才可以打第2遍。打完之后立即下雨,下大雨或者暴雨时间很长,阔叶草3-5天、尖叶草5-7天后,还没有中毒或死亡现象,玉米也正常生长。
相反,如果打药之后6小时之后才下雨,或者雨下的很小,就不用再打了,药液已经大部分被吸收了,再打小心出现药害。如果实在想打第二遍,那一定要注意定向喷雾,不要打在玉米上。
2、如果是内吸性的农药,一般较耐雨水冲刷,如具有迅速传导作用的硫菌灵、多菌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三唑酮等,施用4小时后,80%被植物吸取到组织内部,药剂受降雨的影响较小。
3、如果是保护性的杀菌剂[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类农药。],如代森锰锌、代森锌、百菌清等,虽然有耐雨水冲刷的特性,但是还是会影响效果的,如果4小时内下雨或者4-8小时内下雨时间较长,雨后一到天气好转就需要补喷,但是只需半量喷施就行了。
4、如果是触杀性的农药,特别是杀虫剂[杀虫剂(Pesticide. Insecticide ),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使用历史长远、用量大、品种多。],一般施药[施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ī yào,指施舍药物。]后1-2小时害虫就会出现中毒状况,一般4小时内杀虫的效果就会表现出来,如溴氰菊酯、速灭威、抗蚜威等农药,都具有很强的触杀性,所以说这类触杀性农药施药后4小时后下雨也可不补喷。
5、如果是微生物活性的农药,如苏云菌杆菌、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农药,这类农药在高湿条件下更有利于其孢子体的萌发和繁殖,阴雨天施用这类农药,更能充分发挥其杀菌灭虫作用。4小时后下雨基本上不需要补喷。
6、如果是抗生素类的农药,如阿维菌素[阿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多杀霉素、中生菌素等,3小时内下雨则需要补喷,3小时后下雨就不需要补喷了。
四、看施药效果
如果用药3天后仍看不到明显效果,没有看到虫子中毒状况或者病症没有得到控制,或者杂草生长没有受到抑制,那就需要考虑重喷或补喷。
但是,如果需要重新喷,再次施药时改用与前次作用机理不同的农药品种,避免同一类的农药使用剂量过大,导致抗药性[抗药性又称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和药害问题。
现在这个季节下雨是常有的事情,但是病虫害又不能不防,所以在打药之前一定要关注天气预报,尤其是露地施药,雨天和大风天都不适宜施药。
在打药时添加助剂可以增加药液的展布性、粘着性、渗透性、耐雨水冲刷能力,更有利于药液的吸收和利用。
五、啥是内吸性农药?
农药药剂分为保护剂和内吸剂:
1、保护剂
杀菌剂在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侵染之前喷施在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即使病菌再来也侵染不了植物。如波尔多液、福美类和代森类及有机硫杀菌剂等。
2、内吸剂
杀菌剂在病原菌侵染植株以后施用,可以抑制病菌生长发育甚至致死,可以缓解植株受害程度甚至恢复健康。有经典治疗作用的农药杀菌剂多是内吸剂,如多菌灵、甲托、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中生菌素等均具有很强的内吸治疗作用。而甲霜灵和三乙膦酸铝这样的内吸杀菌剂具有向顶性与向基基双向内吸传导作用,发挥治疗作用特别优越。
病菌对保护性杀菌剂(如波尔多液、福美类和代森类、有机硫类等)不易产生抗药性,而对内吸性杀菌剂(如多菌灵、甲托、甲霜灵、丙环唑、中生菌素等)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建议同时施用。
内吸性农药一般指药物能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例如三环唑,有良好的内吸性,施药后很快被水稻吸收(1-2小时内就能吸收,所以能在雨隙施药),并在体内传导,进入稻叶表层,组织稻瘟病孢子的萌发和浸入,而该药对离体稻瘟病病菌的抑杀作用很弱。吡虫啉[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等农药,正是因为有良好的内吸性,所以对主要在稻株基部活动和危害的褐飞虱有良好防效,优于其他仅有触杀性能的杀虫剂。但并不是药物内吸性强就能奏效,还需要有很高的活性。由于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了抗药性,吡虫啉对褐飞虱的活性下降,施药后的防治效果也就下降了。
除草剂的内吸性是主要针对防治对象杂草而说的。如草甘膦、氯氟吡氧乙酸有良好的内吸性,有利于将杂草连根杀死;百草枯没有内吸性,只能将喷到药的杂草地上部杀掉。当然,具有内吸性的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钠等药物同样也能进入农作物体内,只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农作物能使进入其体内的这些药物不发挥作用或发挥的作用较小,因而对作物本身相对安全。
阿维菌素、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杀虫剂、杀螨剂药物,喷施到作物上后,不能被作物内吸,但药物能渗透到叶片表皮下,并形成小药包,维持较长的药效。这类药物在喷施时宜加足水量,也可适量加入嘉美金点,把作物全株都喷到,以提高保护效果,充足的水量和在傍晚喷药,还能避免药液过快干掉,更有利于药物向害虫体内渗透。
3、注意事项:
(1)混用农药前细读产品说明书。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上要求的方法去操做。
(2)混用的农药品种不宜太多。混用杀菌剂品种最好不要超过4种,否则它们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不确性会大大增加,失效或发生药害的概率也就随之增大。
(3)农药混配后要尽快用完。要做到现配现用,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完,不要存储时间过长,以免降低药效或失效。
(4)喷药要均匀集约。大多数内吸性杀菌剂以向植株上部传导为主,很少向下传导。因此喷药时务必均匀集约,不重喷不漏喷。
(5)要轮换用药。轮换用药可延缓有害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在施用农药时,要经常轮换农药种类,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6)适时用药。适时用药可达到药半功倍的效果。在防治病害时,要在病原菌萌发时、病原菌孢子抗药性削弱时用药。在防治虫害时,提倡3龄前用药,因3龄前幼虫抗药力弱,防治效果较好。在防治草害时,杂草在萌芽和初生阶段对药剂较敏感,容易灭除,杂草植株较大时,对药剂作用麻木,用药后效果较差或无效果。所以,在施用农药时要根据病虫、草情及天敌数量等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适时用药防治。
本文由国泰嘉美技术团队编写
参考文献:
《打完药就下雨,到底要不要重新打一遍?》中国蔬菜
《内吸性农药施用要点》中国农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