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越来越多的园林和果农[果农,通常指以种植果树作为经济来源行为的劳动者。]反映,现在的蚧壳虫是越来越难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了,像枇杷苹果密蛎蚧,桃树上的桑白蚧,柑桔、柚子树上的有红圆蚧、褐圆蚧,月季上的龟蜡蚧、褐软蚧,园林植物上的白轮盾蚧、康氏粉蚧等。
蚧壳虫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同翅目蚧科昆虫。对于果树、苗木、花卉均会造成危害,主要在植物的茎秆、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果实[果实(英文名称fruit)是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参与发育而成的器官。]等部位吸食汁液生存。蚧壳虫是一类小型昆虫,大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雌雄异体,雌虫无翅,雄虫有1对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蚧壳虫是园林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成虫[成虫(adult,imago)生物学概念,为幼虫、若虫的对应词。]、若虫以针状口器插入花卉叶、枝组织中吸取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并能诱发煤污病[煤污病又称煤烟病,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影响光合、降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死亡。],危害极大。
蚧壳虫主要以若虫或者雌成虫的形态在果树树干上进行越冬。我国不同地区在果树上一年可以发生2-7代,来年春季温度合适时,雌成虫吸食汁液体型膨大,并开始产卵。蚧壳虫对果木的危害体现在多方面。首先蚧壳虫大量发生以后在枝干上刺吸汁液,造成树势衰弱,连年发生,会造成树木枯死;其次,蚧壳虫在叶片上造成危害,使得叶片光合作用下降,营养合成减慢,叶片枯黄凋落,不利于树木的生长;当蚧壳虫发生在果实上,一方面使得果实上面出现斑块,另一方面是造成果实着色不良甚至掉落,严重影响果实品质产量;最重要的是介壳[软体动物或其他动物的外壳。]虫在果实叶片上危害,可以传播病害,而且其分泌的粘液也是病原菌最好的寄生场所,使得叶片发生煤污病等。
传统方法是在早春萌芽前采取全树喷施石硫合剂,防治越冬雌成虫。但很多果农反应,此法防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防治过的果园,后期发生依然较重。原因主要是越冬雌成虫有介壳保护,而春季温度低,药物渗透不到壳里,使越冬雌成虫难以杀死。
蚧壳虫难防治,主要原因就在于那层厚厚的保护层,因此在防治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在蜡质外壳还没有形成的时候,也就是若虫阶段,及时杀灭。建议果农在4月中旬至5月初(南北方可能时间上有差异,果农可以观察成虫是否产卵),趁雌成虫没有产卵,将虫口密度较大的老干、大枝用钢丝刷刷掉虫体,然后再配合喷洒稀释300倍的30%松脂[松脂,中药名。]酸纳水乳剂[乳剂是将原药与有机溶剂、乳化剂按一定比例溶解调制成均相的液体制剂。],杀死残留在树体上的虫体。另外,在初发生点的果园,应彻底剪除有虫枝,烧毁或人工刷抹有虫枝,以铲除虫源。
再者就是要合理、正确的用药,蚧壳虫第一次卵盛孵期,每隔一周连续配药,可用30%松脂酸纳水乳剂,效果比较好。用药时间选对了还要注意方法,由于蚧壳虫喜欢聚集在果蒂、枝干和叶背面等不易接触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的部位,打药的时候一定要反复全面的喷施药剂。
蚧壳虫是一类顽固害虫,不能仅靠一次用药就全年无忧,外界环境条件、用药方法、药剂本身等诸多因素都会造成蚧壳虫的大面积爆发,因此建议大家做好调查,遵循“早发现、早防除”的原理,从3月份开始,通过调查,制定详细的防除方案,选择最佳的防除药剂,确定最好的防治时间,一定要把蚧壳虫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减轻全年的虫害防治工作。
30%松脂酸钠水乳剂混配性好,使用方便,可与叶面肥等混用,产品本身添加有生物制剂的特殊成分,安全性大大提高。经试验证明,春季清园以200倍的高浓度使用不伤桔树,春季以300-500倍清园,老介壳虫死亡率在85%以上,效果较为突出。
30%松脂酸钠水乳剂适用于防治果树、林木、园林等(包括柑桔、苹果、茶叶、梨、桃、杨梅、板栗、毛竹、松树等)经济作物上的介壳虫(包括长白蚧、糠片蚧、褐圆蚧、红蜡蚧、矢尖蚧等)及黑刺粉虱效果显著,同时对红蜘蛛的卵、若螨、成螨有相当好的防治效果。本药剂在柑桔、林木生长季节防治介壳虫可取代或部分取代有机磷农药的使用,如马拉松、毒死蜱等。与传统粉剂相比具有使用更方便,稀释倍数更高,混药性更好,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