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是辣椒[辣椒(chillies),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但也是各种病害发生最严重的时期,有些病害危害特别严重,管理不善,可导致绝收。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辣椒白绢[白绢,汉语词语,读音是bái juàn,指一种白色的薄型丝织品。]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危害】
辣椒白绢病是辣椒上的一种主要土传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是我国的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江西、福建、四川等南方省市区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较重,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常造成大量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枯死,导致严重减产。阻碍当地辣椒的发展。
【主要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辣椒的茎基部和根部,发病初期,茎基部出现水浸状暗褐色病斑,湿度较大时,病斑上生出白色绢状菌丝[单条管状细丝,为大多数真菌的结构单位,一些原核生物也有菌丝,如放线菌。]体,集结成束呈辐射状向四周扩展延伸,病健部分界明显,病斑逐渐扩大绕茎一周,病部以上叶片迅速萎蔫,根茎[根茎是指延长横卧的根状**茎。]部褐腐,全株枯死。后期在根茎部长出白色、后期茶褐色菜籽状小菌核[真菌生长到一定阶段,菌丝体不断地分化,相互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颜色较深而坚硬的菌丝体组织颗粒。],高湿时病根部产生稀疏白色菌丝体,扩展到根际土表,也产生褐色小菌核,发病严重时,可造成田间植株大面积枯死。
【发病规律】
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以菌核或菌丝体附着在病残体上或在土中越冬,或菌核混在种子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由越冬病菌长出的菌丝成为初侵染源,病菌从茎基部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发病的根茎部产生的菌丝会蔓延至邻近植株,也可借助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等方式传播蔓延。病菌生长适温28~32℃,最佳空气相对湿度为100%。因此,在每年的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气温降低,发病减少。酸性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连作地、种植密度高时,发病重。
【发病原因】
(1)环境条件:辣椒白绢病,菌丝在30~35℃之间生长最快,菌核萌发最适温度范围是25~35℃,相对湿度100%是菌丝生长的最佳湿度。因此,夏秋季高温多雨,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2)土壤酸碱性:土壤PH4.0-7.2的中性偏酸环境下菌核的萌发率最高,碱性环境则不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因此,南方发病重于北方。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发病严重的地块可与禾本科作物进行2-3年轮作,以降低土壤中白绢病病菌残留。并在辣椒种植前深翻整地、曝晒一段时间,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白绢病病菌、减少对辣椒造成危害。
(2)及时清除病残体:及时检查,发现田间染病植株及时在菌核形成前拔除,并在病穴处撒上石灰消毒。
(3)调节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亩施熟石灰100-150kg,使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在田间病株上的菌核形成前,拔除病株,在病穴处撒上消石灰消毒。
(4)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6%嘧菌酯·噻虫嗪·噻呋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4-5.3升/100千克种子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发病。
(5)生物防治:在发病前,可用3亿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拌土或制成菌土撒施,每667m2用菌1kg,用菌量约占菌土的0.3-1.2%,防效可达70%以上。
(6)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以下药剂进行喷淋[消防喷淋系统是一种消防灭火装置,系统安装报警装置,可以在发生火灾时自动发出警报,自动控制式的消防喷淋系统还可以自动喷水并且和其他消防设施同步联动工作,因此能有效控制、扑灭初期火灾。]或灌根:
50%的五氯硝基苯800倍液灌根。隔7~10天后再施药1次;
6%井冈·嘧苷素水剂400~50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喷淋;
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40~5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喷淋;
用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按照1:50-100的比例拌细土撒在病部根茎处,隔1天再撒1次,连续2次。均可有效控制白绢病的危害。
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