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近年来,受秸秆还田的影响,北方麦田各类病原菌逐年积累,导致小麦根腐病[根腐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该病会造成根部腐烂,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全株死亡,主要表现为整株叶片发黄、枯萎。]、全蚀[早在2011年7月的时候由日本著名游戏公司age制作的文字AVG游戏《Muv-Luv Alternative(简称Muv-Luv)》就宣布了要制作成TV动画的消息。]病、纹枯病[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茎基腐病等根部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对小麦产量形成构成巨大威胁。已经成为限制小麦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优秀的拌种[拌种指的是在播种前将种子与农药、菌肥等拌和。]剂,通过拌种就可达到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这个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就是“苯醚·咯·噻虫”。
杀菌原理
苯醚·咯·噻虫是由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和噻虫嗪三种药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配而成的一种杀菌剂,剂型为悬浮种衣剂[种衣剂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粉末状的;有的是预制成型长久存放,也有的现制现用。],该药剂具有内吸性强,传导性好等特性,可通过拌种,将种衣剂均匀地包裹在种子表面,药剂在土壤中缓慢释放,达到杀灭种子表面和土壤中的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同时,还通过根系吸收将药剂传输到上部达到防治蚜虫等其它病害的目的。
危害症状
小麦根部病害主要有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等病害,这些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根茎部,发生初期,只是在茎基部出现褐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绕茎一周后,植株死亡,随着秸秆还田年份的增加,翻田耕地作业的减少,病害逐年加重。在重发区的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区域,可导致田间出现大面积枯死,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发病规律
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等,这些病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成为来年的主要传染源,第二年,小麦播种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病菌开始萌发,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根尖或伤口侵入,并大量发展,随着雨水或灌溉水、整地等方式传播,进行再侵染,造成大面积的发生。
发病原因
(1)种子带菌:种子带菌是病害在田间或进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种子播种后,病菌很快萌发,侵染植株,发病早且严重。
(2)土壤病菌多:连年的秸秆还田,大量病菌附着在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成为来年的主要侵染源,一般多年重茬栽培地块发病严重,随着年限的增加,发病逐年加重。
(3)品种抗病性[抗病性是病理学用语,指树木与病原物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差: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品种菌不抗茎基腐病、全蚀病等病害,一旦条件适宜,病害很快就会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目前我国小麦品种很多,各地均有适宜当地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可根据当地的栽培习惯,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可大大减轻病害的发生。
(2)轮作倒茬:发病严重的地块,可与葱蒜类蔬菜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好。
(3)药剂拌种[药剂拌种 拼音: 解释: 1.]:药剂拌种是目前防治这些病害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可在小麦播种前,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按照药种比1:200的比例拌种,将药剂均匀包裹在种子表面,可有效防治病菌的侵入,达到防治根腐病、茎基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根茎部病害,同时,还能兼治蚜虫、飞虱,持效期长,效果好。
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