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资365公众号,了解更多生根、根腐、重茬[重茬也叫连作,是指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土传、枯黄萎、根烂病、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根结线虫、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菌肥、膨大坐果、抗病[抗病,词语,其意是指抵抗病毒。]增产的防治方法!
近几年,中药材发生根腐病[根腐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该病会造成根部腐烂,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全株死亡,主要表现为整株叶片发黄、枯萎。]呈逐年上升趋势,如:太子参[太子参(学名: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又名孩儿参、童参。]、天麻、牛膝、地黄、玛卡等,危害严重,导致减产质量下降,严重地区面临绝收。因此中药材种植需了解常见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以及防治措施。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太子参根腐病的相关内容。
一、太子参根腐病的症状
太子参根腐病发生后,其症状主要先由须根、支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表现明显矮小,症状逐渐明显,直至地上茎叶自下向上枯萎,全株枯死。在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粘度重、田间积水过多时发病严重。
二、太子参根腐病发生规律
太子参根腐病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0年左右。病菌主要借土壤传播,通过灌水、施肥及风雨进行侵染。病菌最适宜生育温度为29-30℃,最高35℃,最低13℃。土壤湿度大,灌水多,利于该病发展;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发病较重。
三、太子参根腐病发生原因
1、重茬连作
连年种植,土传病原菌在土壤中逐年累积并繁殖,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致使土壤微生物种类单一化,造成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土壤盐渍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现象,从而形成病土,根系生长不良。连续种植消耗土壤肥力,养分不均衡,影响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生长势衰弱,抗病能力下降。
2、过量施用化肥
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化学肥料简称化肥。]导致土壤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土壤酸化、盐渍化、板结现象严重;长期大量的使用化学肥料、农药会使土壤团粒结构、理化性质遭受破坏,并且还有抗药性积累、药物残留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土传病害加重,造成恶性循环,加大防治难度。
四、太子参根腐病防治措施
1、育苗管理
选择优良抗病品种,播种前,将种茎进行处理和消毒,如晒种和药剂拌种等,防止种茎本身带病菌。
2、种植管理
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深翻改土,科学肥水管理,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太子参喜肥喜湿,浇水不宜过多,移栽后及根膨大期间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增施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
3、药剂管理
定植前要做好土壤消毒,结合翻耕,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初发病株可采用微生物菌剂根小子灌根处理,可以菌治菌,提高植株自身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植株健壮,防治根腐病发生。
根小子-微生物菌剂,含枯草芽孢杆菌调理土壤、减少土传病害、防治根腐、茎基腐病效果好,并且多种作物的立枯病、青枯病、根腐病、茎腐病、姜瘟病、猝倒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满足以菌治菌、消除土传、高抗重茬、预防根腐、防治死棵等,同样还能对土壤进行消毒,能够采用冲施、喷施、淋根、撒施几种施肥方法进行。
总而言之,由于今年雨水较多,各地区均不同程度地陆续出现太子参根腐病的情况,当下正值太子参生长阶段,需尽快采取措施控制,避免影响到太子参的后续生长。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