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病原是半知菌亚门枝孢属的黄枝孢菌。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借助气流、雨水、灌溉水等农事操作传播叶面有水即可萌发,长出芽管经气孔侵入。叶霉病[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为9℃~34℃,最适温度为20℃~25℃。一般气温22℃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90%以上,有利于病菌侵染和病害发生。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影响孢子的形成和萌发,不利于病害发生。高温高湿是叶霉病发生的有利条件。温室、塑料大棚内光照不足通风[通风就是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不良、定植过密、大水漫灌[漫灌是在田间不做任何沟埂,灌水时任其在地面漫流,借重力作用浸润土壤,是一种比较粗放的灌水方法。]、湿度过大,常诱发叶霉病发生。尤其在春季番茄[番茄,别名西红柿、洋柿子。]种植后期棚室温度升高后遇湿度大时更易大发生。
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茎、花和果实。叶片被害,最初在叶背面出现椭圆或不规则[不规则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意思。]形的淡绿色或浅黄色褪绿斑,后在病斑上长出灰色渐转灰紫色至黑褐色霉层。叶片正面呈淡黄色,边缘不明显,病斑扩大常以叶脉为界呈不规则形大班。严重时,病叶[病叶,拼音是bìng yè,注音是ㄅㄧㄥˋ ㄧㄜˋ。]干枯卷曲而死亡。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嫩茎及果柄上也可产生与上述相似的病斑,并可延及花部,引起花器凋萎或幼果脱落。果实上病斑从蒂部向四周扩展,扩大到果面的1/3左右,病斑呈圆形,后期硬化稍凹陷,使果不能食用。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与非茄科轮作3年上。
(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饱满的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先在太阳下晒1~2天,用52℃~55℃温水浸种30分钟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然后晾干即可播种。
(3)棚室消毒番茄定植前进行棚消毒。100平方米用硫黄粉250克、锯末500克,拌匀分放几处,点火密闭熏蒸1夜,间隔1天后再栽苗。
(4)实行配方施肥 施肥要少量多次进行,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性。尽量增施生物菌肥,以提高土壤通透性和根系吸肥能力。
(5)加强田间管理进行高畦地膜覆盖栽培膜下浇水,不要大水漫灌,棚膜选用流滴性、消雾性能好的EVA塑料薄膜,以减轻空间湿度,及时通风排湿,加大通风量及延长通风时间,连阴雨天和发病后控制灌水,保持棚内温度不超过26℃、湿度不超过80%。合理密植及时搭架。整枝绑蔓、打杈、吊蔓和摘除下部老叶、病叶,以利于通风透光。
嫁接法防病:采用LS-89和BF兴津101作砧木嫁接苗来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