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豇豆(学名 Vigna unguiculata),俗称角豆、姜豆、带豆、挂豆角。]为一年生豆类蔬菜,适应性强,易栽培产量高,在我国南北方均可栽培。特别是豇豆具有耐热性,是我们夏季常备的蔬菜。而现在正是五月底,天气炎热,而温室早春栽培的豇豆开始进行二次采收期。可是最近发现豇豆叶背面[片名:《背面》出品方:香港及法国吕克·贝松电影公司共同出品。]生锈,豇豆的生长后期明显出现早衰,要想达到高产很难了。
图为豇豆叶背面生锈症状发生
根据当地种植[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户多年的经验认为可能是锈病[由4,00 0种以上真菌引致的几千种重要经济植物和杂草的病害。]引起的,于是就按锈病的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措施管理,可是没有取到很好的效果,给豇豆的后期生长带来严重的损失。
那么这是由什么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引起的?该病与锈病又有什么区别?
于是我们到田间地头经过仔细观察,可发现豇豆叶背面的叶脉发红,有的叶背面的叶脉上有红色的细线,严重的导致整个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变成红褐色,好像是生了锈一样。其实该病害并非锈病,是豇豆上的炭疽病[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引起的。
豇豆炭疽病主要症状是在茎上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初期为紫红色,随后变淡稍凹陷以至龟裂,病斑上密生大量黑点。特别是在雨季,病部往往因腐生菌的生长而变黑,加速茎组织的崩解,轻者生长停止,重者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死亡,对豇豆带来严重的影响。
图为豇豆炭疽病叶片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症状
而豇豆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或者为害叶柄和种荚。初期我们可见叶背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逐渐变褐,并隆起呈小脓疱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使叶片变形早落。有时叶脉,种荚上也产生夏孢子堆或冬孢子堆。种荚染病,不能食用。此外,叶正背两面有时可见稍凸起的栗褐色粒点,叶背面产生黄白色粗绒状物。
通过以上两种病害症状可见,豇豆的炭疽病主要是叶片背面的叶脉上有红线或叶脉变红色,而有的是顺着叶脉发展,使叶片看上去像生了一层锈一样。而豇豆的锈病,我们可看到叶片正反面都有红色凸起,破裂后有红色粉末散出,这也是锈病主要特征。而通过以上判断,该田间植株叶片只是叶背面生锈,而非两面凸起,并无红色粉末散出,所以该病属于炭疽病而不是锈病引起的。
图为豇豆锈病叶片正背面发病症状
该病菌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在什么条件下发病严重?
与病菌传播传播有关:在豇豆的种植中,我们可发现一块田一旦发生有炭疽病后,随后在种植中都或多或少的发病。主要是该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种子内,或以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附着于种子表面,或者以拟菌核和分生孢子盘在落地的病株残体上越冬。在第二年条件适宜时,越冬菌源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农事操作等,从植株伤口处入侵,随后逐渐扩大侵染整个田块。
与温湿度有关:该病菌在日平均温度17度,相对湿度为95%-100%利于发病,病菌繁殖最适宜在温度为27度,空气相对湿度为95%以上,分生孢子萌发时侵染能力最强。而低于13度病情停止发展,所以一般在高温多雨或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病严重,特别是最近各地最近持续高温,随后连续降雨,导致高温高湿环境出现,加大病害发生。
与田间管理[田间管理( tiánjiān guǎnlǐ)是指大田生产中,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栽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有关:在我们观察的温室中发现该种植户种植的密度较大,而豇豆是蔓藤作物,植株高度可达2米左右,而种植过密使植株间枝叶遮挡,光照条件相对较弱,使病害发生几率增大;同时还发现农户栽培的垄沟中出现积水,土壤板结较为严重,这也无形中使植株根部生长受到阻碍,植株抗病能力减弱,导致病害发生严重。
图为豇豆炭疽病豆荚发病症状
与肥水管理有关:在豇豆种植中,不少农户认为氮肥在生长中必不可少,可多施或单一追施来促进植株生长,可是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植株不仅出现徒长,反而抗病能力减弱。或者种植户在种植前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导致病原菌基数不断增多,加重病害发生。
与种子选择有关:豇豆的品种有多样,可是种植户在选择时一般均以出芽率,纯净度而判断,而忽视了抗病性,导致后期生长受到困扰,严重影响产量。
要想豇豆实现高产优质,需要加强病害防治。而豇豆炭疽病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防治思路】:根据该病发病原因,我们在播种前做好土壤及种子选择,从幼苗期做好预防,同时在田间管理中做好种植密度,温湿度调控,肥水管理等方面改善种植环境,提高植株抗性,可有效减少病害发生。而对于发病严重的则要科学用药,及时防治,不可拖延。
一、做好土壤及种子选择,减少病害发生
在土壤选择上可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性较好,土质疏松肥沃,并且3年内未种过豆类蔬菜为宜。对于较为贫瘠的土壤,每亩可增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千克,二铵25千克,深翻细耙,使粪土混合均匀,随后起高垄栽培,有条件的采用滴管施肥技术,并地膜覆盖,促进豇豆根系生长,从而提高植株抗性,减少病害发生。
在种子选择上可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能力较强品种。如之豇28-2和领袖基地王等抗炭疽病较强的品种。也可在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4%的50%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可有效的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图为抗炭疽病较强的领袖基地王品种
二、加强田间管理,改善栽培环境,提高植株抗病性
为了降低土壤的湿度,提供充足光照条件,在定植时要根据栽培品种保持合理密度。一般蔓生品种在北方种植,可采用行株距为65-70厘米✘20厘米,每亩4500-5000穴,每穴2株;南方种植可用宽,窄行交错的形式,宽行为65-85厘米,窄行为25-35厘米,每亩种植3000穴左右,每穴2-3株。而矮生种可用行株距为30-40厘米,每亩5000-6000穴,每穴2株,可有效防止植株过密,引起中,下部叶片早期黄化,脱落,落花落荚严重的现象发生,从而也减轻病害发生。
在豇豆生长期施肥管理要科学合理,不可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有机肥为底肥,坚持原则是前期防止茎蔓徒长,后期避免早衰。可在施足基肥基础上,适当追肥。具体做法是:前期尽量不追肥,而长势较弱的可在抽蔓期,每亩施尿素10千克,轻浇一次水。当嫩荚坐住后,结合浇结荚水,每亩冲施尿素10千克,硫酸钾15千克,以后每采收一次,追一次肥,随着结荚数增多,可逐渐增加施肥量及浇水次数,在后期保持土壤湿润为主,促进豆荚膨大及植株养分需求。同时在后期还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防止植株早衰,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图为豇豆适宜的施肥期
三、科学用药,及时防治
在发病初期我们可将老叶,黄叶,病叶及早摘除,防止病菌扩散,早及早带出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
而对于发病严重的,我们要及时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一次,连防2-3次。但是在用药时不可单一使用,应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同时在配制时注意浓度,可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喷洒,以增加药液在病部停留时间,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图为采取科学防治后取得丰产
豇豆叶背面生锈并非单存的锈病引起的。我们在防治前要观察叶背面和正面,看是否有红色凸起,破裂后有红色粉末散出,有的是锈病引起的,而无此类症状为炭疽病引起的,而通过比较可判断该田块为炭疽病引起的。在防治时注意从土壤,种子上做好优选,在定植后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害及时防治,可减轻或有效防治,从而提高产量。
以上是针对豇豆叶背面生锈做出的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如需更多农业种植技术,可关注燕子在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