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钾肥[钾肥,全称钾素肥料。]于1988年4月通过技术鉴定后,至今已在20多个省市的20多种作物[作物,拼音是zùo wù,指油料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上施用[施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shì yòng释义:1. 施行,实行。]。施用后不仅能增补农作物的钾、镁、磷、硅等养分的不足,还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生长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产质的改变。],增强作物抗寒抗旱和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如在水稻、玉米、小麦、棉花、红薯、花生、烟草等作物上亩施生物钾肥0.5公斤,亩平增产均在10%以上,同时该肥还广泛应用于油菜、蔬菜、葡萄、苹果、柑桔、甘蔗等经济作物,其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每亩施生物钾肥1公斤,与施15公斤氯化钾效果相当,增产率都在15%以上。

生物钾肥施用技术要领-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生物钾肥的作用机理是:一是钾和矿物接触后产生一系列的酶,破坏矿物质[矿物质(mineral),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结晶结构,具有强大的活化土壤中钾、磷、镁、铁、硅等灰分元素的能力,从而释放出养分。据观察,在静态培养条件下,生物钾肥15天就能将正长石中12%的有效钾释放出来。30天就能让黑云母中释放51.7%的有效钾,故生物钾肥有“打开土壤钾库金钥匙”之美称。二是钾和岩石矿物质表面接触后,进行离子交换,将钾素释放出来,并能分泌有机酸,将难溶性的钾、磷转化为水溶性的钾、磷。钾还能分泌出**作物生长的生理活性物,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并对一些植物病害如小麦锈病、油菜菌核病[菌核病由核盘菌属(Sclerotinia)、链核盘菌属 (Monilinia)、丝核属(Rhizoctonia)和小菌核属(Sclerotium)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生物钾肥为好气性肥料。生长发育温度为25-30℃,对营养条件要求较低,在贫瘠的土壤中也能发挥作用。生物钾肥可用作基肥[基肥,系指作物播种或定植前、多年生作物在生长季末或生长季初,结合土壤耕作所施用的肥料。]、拌种、蘸根和追肥[追肥,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为补充和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以基肥施用效果。作基肥时,每亩用生物钾肥2-4公斤,拌上20-30公斤土杂肥,在犁后耙前撒施。如果将生物钾肥与有机肥一起堆沤一周后施用效果更好。拌种时将生物钾肥加上3-5倍的水拌入种子,或将种子喷湿再拌肥,随拌随播。用于蘸秧根时,先将生物钾肥、泥土和水制成泥糊,蘸根后立即栽插。追肥时,每亩用肥3-5公斤,穴施、条施在根部。基肥或追肥均宜浅施,施后覆土,这与其好气性特点有关。

生物钾肥是一种有生命的菌肥,在存放和施用过程中,应注意不能在阳光下曝晒,要随配随用,特别注意不能与除草剂、剂如硫酸铜、多菌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等接触或混用,也不能与强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石灰等接触或混用。施用生物钾肥的田块仍然要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排灌、中耕松土,创造适合生物钾肥生长繁殖的环境,以利发挥生物钾肥的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