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种作物所需肥料特性及亩施化肥量:
水稻
水稻是需氮量较多的作物,一般每生产稻谷和稻草各500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要吸收[吸收(英语:absorption,日语:すいとる),一般用在医药科学、物理学、生物学里,和生产、排泄意思相对。]氮6.7—15.8千克,吸收磷3.9—8.1千克,钾9.2—26.7千克。氮、磷、钾之比约为1:0.5:1.5。但在实践生产中,因为栽培地区不同、作物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水稻的吸肥量不同,一般应高于此倍。因此,若使产量达到400—600千克/亩,全年总用氮肥量约为40—60千克硫酸铵[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有效养分[有营养的物质或化合物;尤指被绿色植物摄取的和有机合成中应用的化学元素或无机化合物(如硝酸盐) 。]含量[含量 [hánliàng] 特定物质中所包含的某种成分的量 如:含金量,含铅量,含锌量等。]10%—21%),或等氮量的碳酸氢铵(有效养分含量16.8%—17.5%),氯化铵(有效养分含量22%—25%)和尿素(有效养分含量45%—46%)。水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速度均在抽穗[抽穗,指禾谷类作物发育完全的幼穗从剑叶鞘内伸出的时期或状态。]前达到值,以抽穗为分界线。在各养分中,氮、磷、钾的吸收速度快。在抽穗前20天达到值。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时期差异不大,吸收量多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抽穗后基本不吸收。
小麦
一般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和相应的茎秆,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千克左右,磷素1.5千克左右,钾素3—4千克。因此,若使每亩达到产量250—300千克,平均亩施纯氮7.5—9千克,纯磷3.8—4.5千克,纯钾7.5—12千克,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每亩的施肥量[施肥量,是指肥料施用的数量。]也要相应增加,但要多增施磷、钾肥。小麦从出苗至三叶期阶段,由于气温较低,底土仍在结冻,养分供应不足,因此,在苗期要求施用一定数量的性氮、磷、钾肥。从三叶期至抽穗期,需加强氮肥,并配合适量的磷、钾肥。从抽穗至成熟期,应当维持一定的氮素营养。春小麦[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抽穗以前,是生长发育较快的阶段,有90%以上的氮、80%以上的磷和90%以上的钾都是在抽穗前吸收的,所以,春小麦的施肥,应掌握施足基肥和以种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
玉米
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约需纯氮2—4千克,磷0.7—1.5千克,钾1.5—4.0千克。若使亩产达到400千克玉米,平均每亩施用40—60千克硫酸铵或等氮量的其它氮肥,40—60千克的过磷酸钙[又称普通过磷酸钙,简称普钙,是用硫酸分解磷矿直接制得的磷肥。](有效养分含量10%—16%)或等磷量的重过磷酸钙(有效养分含量36%—52%)和钙镁磷肥(有效养分含量12%—16%)、6—10千克硫酸钾[硫酸钾,是指—种重要的含硫、钾元素的无氯钾肥。](有效养分含量为48%—52%)或氯化钾[氯化钾,化学式KCl,无色立方晶体,常为长柱状。](有效养分含量50%—52%),钾肥也可用草木灰[植物(草本和木本植物)燃烧后的残余物,称草木灰。]代替,每亩用量40—60千克。玉米需要这些养分的数量和比例,还因玉米的栽培类型、品种特性、产量水平、土壤和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需综合考虑。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少;拔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吸收量明显增多,开花授粉以后,吸收量则下降。
大豆
每生产100千克大豆籽粒需氮7.0—9.5千克、磷1.3—1.9千克、钾2.5—3.0千克,氮、磷、钾约为1:0.2:0.3。平均每亩地需用50—60千克硫酸铵或等氮量的其它氮肥;40—65千克过磷酸钙或等磷量的其它磷肥;8—16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钾肥若用草木灰为100—125千克。大豆苗期供肥宜少,到分枝末期,所吸收的氮、磷分别为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15%—17.3%。大豆开花以后氮素的供应应充足,但不能过多,占吸收总量的60%,磷吸收60%。至成熟期,这一时期比较短,磷的吸收占20%,氮的吸收占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