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在园林生产中要巧用

园林生产中在运用尿素[尿素,又称碳酰胺(carbamide),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尿素的不同成分来进行合理的施用。

尿素在园林生产中要巧用

一、性质

尿素的化学名称为碳酰二胺。分子式为CO(NH2)2,含氮量为46.65%,是含氮量的固体氮肥。通常为白色或浅黄色结晶体,无味无臭,稍有清凉感。不易结块、流动性好、易溶于水,在20℃时,100毫升水中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吸湿性[吸湿性(Moisture absorption)是纤维的物理性能的指标之一,通常把纤维材料从气态环境中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湿性。]强,在20℃时,相对湿度超过80%时,吸湿性随之增大。尽管尿素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石蜡等疏水物质,其吸湿性明显下降,但也要避免在盛夏潮湿气候条件下敞开存放。

尿素是生理中性肥料,在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但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白色长片形结晶。],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叶面肥[叶面施肥是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一种补充,来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叶面施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其他施用期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二、作用机理

尿素中的氮素[氮素是蛋白质、遗传材料以及叶绿素和其它关键有机分子的基本组成元素, 所有生物体都需要氮来维持生活。]形态与碳酸氢铵[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化合物,呈粒状,板状或柱状结晶,有氨臭。]、硫酸铵等中的氮素形态不同,将尿素施入土壤后,氮首先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在土壤中有较大的流动性,虽然有一部分能直接被苗木吸收,但大部分是通过转化为碳酸铵[碳酸铵,化学式(NH4)2·CO3。]或碳酸氢铵后才被作物所利用,尿素分子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碳酸铵可进一步水解为碳酸氢铵和氢**铵。所以尿素施在土壤的表层也会有氨的挥发损失,特别在石灰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上损失更为严重。

在通常情况下,气温为10℃时尿素转化需7至10天,20℃时需4至5天,30℃时只需2天。因为尿素在土壤中需要转化为铵态氮[自然界氮元素的一种存在形态,以铵根离子(NH4+)的形态存在和流通于土壤、植物、肥料和大气中。]以后,才能大量被苗木吸收利用,故尿素作追肥时,要比其他铵态氮肥[铵态氮主要是指液态氨、氨水,以及氨跟酸作用生成的铵盐,如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早几天施用,具体时间应视温度状况而定。尿素除含氮素养分外,还含有二**碳,有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尿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氮素肥料。

三、类型

长久以来,尿素均是含氮量的颗粒肥料。在高氮复混肥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对于苗木生产来讲,其易流失和氮素利用率[ 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低等缺点均是制约其使用的重要原因。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科技发展,在尿素的开发研制上也有了较大的成果。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其他类型的尿素,并从制作技术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1.氨基酸[氨基酸是羧酸碳**上的氢**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尿素:氨基酸尿素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而成的一种、无公害生态环保型控释肥料,有机和无机相结合,不仅具有、长效双重作用,又具有微肥、菌肥的性,施肥成本低,吸收利用率高。能明显活化土壤,防板结,改良盐碱地,增强苗木生长势以及抗病虫害、抗旱、抗寒等抗逆能力。

一般其主要成分为:氨基酸≥10%、无机氮磷钾≥18%,并含有中量元素、微量元素、促长抗病剂、控释剂、活菌剂适量。

2.螯合型氨基酸尿素:螯合型氨基酸尿素采用上进的螯合技术,将氮、氨基酸、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腐殖酸等有机质合成在一起而形成的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强,更有利于苗木直接吸收利用,肥料利用率能达70%至85%。

相比较而言,螯合型氨基酸尿素具有以下优点:(1)螯合型氨基酸尿素所含的有机质、土壤调理剂等能活化疏松土壤、破除土壤板结、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使肥效更持久。(2)螯合型氨基酸尿素既可作基肥,又可作追肥,既可撒施,又可随水冲施,还可进行叶面喷施,使用方便且不易产生肥害。

3.多肽尿素:加入金属蛋白酶的多肽尿素属于绿色环境友好型产品,、无污染,可降解,对环境无副作用。多肽尿素颗粒硬度高,能增强尿素的缓释作用,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