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晚樱的病害及其防治

日本晚樱的病害及其防治

根瘤病

该病害的发生部位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根颈部,或者也可能发生在砧木同接穗结合处,造成植株矮小,生长不良。症状表现为发病时,植株根部产生形态各异的瘤状物,多呈现褐色,表皮粗糙并常伴有龟裂状。防治方法如下:

掘出发病的日本晚樱植株,并冲干净根上的泥土,然后把根浸泡在1%的硫酸铜溶液中约5-8分钟,之后取出冲洗。之后取出冲洗,若有瘤状物,需进行切除并且在伤口处涂抹0.1%升汞溶液,最后可重新栽植。

花卉

炭疽病

在发病初期,幼嫩叶上出现圆形的病斑,而当这些病斑愈合后就会形成穿孔,六月以后叶片变硬,同时叶面上产生不规则状的粗糙病斑,颜色为褐色。发病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大量的落叶,并伴有枯芽。防治方法如下:

一般每隔7-10天左右可交替喷施一次50%多菌灵可湿性颗粒500倍液,或是70%代森锰锌可湿性颗粒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需要连喷3,4次。必须注意的是,发病期间不能对叶片进行喷雾。

花卉

叶穿孔病

发病时,最初有灰褐色圆形小点着生在叶部上,后逐渐扩大成直径约3厘米的圆形斑,病斑的具体特征为其边界清晰,病斑外部呈紫褐色,而病斑内部则为白褐色,并带有轮纹,待病斑脱落后则有不规则的穿孔形成。防治方法如下:

发病后可每隔10天用50%加瑞农10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连喷3-4次。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