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鳞翅目,夜蛾科,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是玉米田重要的蛀食果穗害虫。虽然其为害[基本信息为害详细解释“为害”一词中的“为”相当于“使”,古代就有这种用法。]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大,但受害果穗顶部容易感染,晾晒中极易发霉,对玉米尤其是制种玉米的种子质量影响较大。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玉米棉铃虫相关信息吧。
玉米棉铃虫发生规律
代成虫[成虫(adult,imago)生物学概念,为幼虫、若虫的对应词。]始见于6月上中旬,中下旬[一个月分为三旬:上旬,中旬和下旬。]盛发;第二代成虫始见于7月上中旬,盛发于中下旬;第三代成虫始见于8月上中旬。以第四代滞育蛹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对半枯萎的杨树枝把也有很强的趋性,成虫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量平均1000余粒,在生长旺盛茂密且抽穗早的玉米田比长势差的玉米田产卵量明显增多。产卵部位多在雌穗刚吐出的花丝上和刚抽出的雄穗上。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孵化后先食卵壳,以后取食幼嫩的花丝或雄穗,也取食叶片。幼虫3龄前多在外面活动为害,这是施药防治的有利时机,3龄以后多钻蛀到苞叶内为害玉米穗,取食量和对玉米穗的为害程度明显比玉米螟大,也不易防治。幼虫共6龄,末龄幼虫入土化蛹。棉铃虫喜中温高湿,各虫态发育的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70~90%,6~8月份降水量达100~150毫米的年份,利于棉铃虫的严重发生。
玉米棉铃虫防治方法
①玉米收获后,及时深翻耙地,坚持实行冬灌,可大量消灭越冬蛹。
②合理布局。在棉田地边种少量春玉米或高粱,既可诱集[yòu jí ㄧㄡˋ ㄐㄧˊ 诱集 引诱使聚集。]较多的棉铃虫来产卵,又能诱集大量天敌存活繁殖,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玉米地边种植诱集作物如洋葱、胡萝卜等,于盛花期可诱集到大量棉铃虫成虫,及时喷药,聚而歼之。于各代棉铃虫成虫发生期,在田间设置黑光灯,性诱剂或杨树枝把,可大量诱杀成虫。
③在棉铃虫卵盛期,人工饲养释放赤眼蜂或草蛉,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也可在卵盛期喷施每毫升含100亿个以上孢子的Bt乳剂100倍液,或喷施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NPV)1000倍液。
④化学防治可在幼虫3龄以前,用75%拉维因3000倍液,或用50%甲胺膦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均匀喷雾。
玉米棉铃虫用什么药好
棉铃虫的特效药有甲维氟铃脲。使用方法是用25-30毫升药剂兑水30斤均匀喷雾即可,一般害虫着药后,1-2小时停止进食,不再危害作物,六小时左右达到死虫高峰,一次用药可控制害虫14天以上。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玉米棉铃虫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及用什么药好的相关信息,想了解更多农资市场行情,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关注之后也可以留言回复你想了解的行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