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用三唑酮缩节控旺使用量?
豆角控旺不建议使用三唑酮,建议使用金得乐-豆角促控增产灵,缩短植株节间长度,矮化株高,增粗茎枝,改善株型,控制徒长。增强根瘤固氮能力和根系活力,提高对养份的吸收能力,叶片增厚,叶色浓绿,苗壮、抗旱、抗病、抗逆性强。增加豆蔓的侧分枝数量,防止落花落荚,促进荚果生长,荚果增多,果实膨大,豆粒饱满,增加百粒重,改善荚果品质,单株结荚率提高,增产20%以上。没看懂什么意思?
一亩五分地在抽穗初期用了70克的三唑酮不知有没有危害,我查了百度非常害怕请专家告诉我一声。谢谢
三唑酮属于低毒性杀菌剂。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000-1500毫克/公斤,大鼠经皮LD50>1000毫克/公斤。对皮肤有轻度**作用,在试验剂量内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鱼类毒性中等,对蜜蜂和鸟类无害。 但是它同样也能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C-14位脱甲基酶CytP450单加氧酶,使促进细胞伸长的赤霉素不能合成,从而使植物矮化,叶片、果实短小。
三唑酮杀菌剂在双子叶作物上更容易造成药害。据了解,杀菌剂烯唑醇防治西瓜和辣椒苗期白病,容易造成僵苗;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喷施三唑类杀菌剂,容易导致黄瓜节间缩短,叶片和瓜果短小;在陕西,用40%福星(氟硅唑)8000~10000倍液防治梨黑星病,曾发生过出现卷叶症状的药害;用烯唑醇的同系物多效唑处理早稻秧苗,造成后茬粳稻秧苗僵化;用三唑酮进行种子处理,曾造成小麦大面积不出苗。
同类作物的不同品种对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如粳稻比籼稻敏感。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品种对植物的生长抑制能力不同。据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周明国等人研究,用相同浓度的三唑类杀菌剂进行种子处理,对禾谷类作物出苗后12天的叶面积的生长抑制如下:抑霉唑15%,三唑醇16%,丙环唑 20%,三唑酮22%,氯苯嘧啶醇23%,乙环唑27%,苄氯三唑醇28%,烯唑醇45%。烯唑醇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在水稻等作物上使用三唑类杀菌剂会导致作物叶片短小,严重时甚至不能抽穗。
1、水的管理
水稻抽穗杨花期时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对于水分极为敏感,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缺水,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最低要保持3cm深的水位,才能使水稻对于养分的吸收和运转,加大光合作用,促进颖花分化。在低温或高温地区,可适当的加深水位,调节温度,避免因温度的高低而影响抽穗。在杨花期时不能长时间的深水管理,这样会造成根系早衰现象发生,所以这时一般保持土壤湿润广盖,促进水稻健壮生长。
2、施肥管理
水稻抽穗杨花期是关系到产量和品质,所以施肥时要格外注意,要巧施穗肥,氮磷钾肥的搭配施用,根据水稻品种、气候、土壤等情况施肥。一般早熟品种一般不用施穗肥,在中迟熟品种的则要适当的施穗肥,可以喷施“沃叶离子磷酸二氢钾”。施穗肥时要特别注意肥力较低且保肥力较差的沙土地,另外在孕穗期二黑不显著,可施保花肥,提高结实率,如果叶面出现发黄等症状,可补施叶面肥,防止叶片早衰,实现高产目的。
3、病虫害的防治
在水稻抽穗扬花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必不可少,主要病害时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虫、螟虫等。采取农业防治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相结合,病害以预防为主,虫害可采用诱杀、捕捉以及利用天敌防治,尽量少使用药剂,就算到病虫害严重时,迫不得已,也应选择高效、环保型农药,掌握药剂施用量和施用方法,进行治疗。
4、合理用药
一般在使用药剂时,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使用推荐药剂、适用时间和方法,一般是不会造成药物残留,但如果未按规定进行,过量、多次的施用,就会使药物残留超标,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对于药剂极为敏感,这时如果不合理的喷洒浓度较高的杀菌、除虫药剂,会造成生长畸形,水稻花粉败育,导致绝收。所以药剂的使用一定要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合理用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