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到底有何区别,大揭秘!

说到剂,这两年火的莫过于甲氧基[甲氧基,甲醇分子中去掉羟基上的氢**后,剩下的一价基团,是最简单的一种烷氧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及其同系物的酯类的总称。]类了。也许很多人对甲氧基丙烯酸酯不太了解,但说到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大家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讲述这些”菌酯”的故事。

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到底有何区别,大揭秘!

都叫”菌酯”效果有何不同?

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剂,因其分子内含基团的不同分别起了不同的名字。换句话说就是主要成分的骨架是差不多的,只是有略微差异,导致在防治上面也有略微的差异性。

这3个化合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区别于单质)。]都具有保护、、铲除的作用,的区别在于醚菌酯较其他两个移动性[移动性指从任何地点用户都能进入一个或多个通信网进行通信的特性。]差一些,吡唑醚菌酯较前两个活性高一些,嘧菌酯渗透性更强一些。

如果这3个剂同一天开发出来,那大家对它们的认识不像今天这样非要分出个高低,因为他们真的差不多。

之所以有人说醚菌酯这两年效果不太好,是因为醚菌酯开发较早,抗性也起来了。

吡唑醚菌酯是较新的化合物,抗性较低,活性。就前期防效来说,嘧菌酯和醚菌酯半斤八两,后期作用也都平分秋色。

由于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良好的内吸移动性,在实际应用中这两者更好用。但是如果把醚菌酯喷雾用水量加大,喷得均匀些,效果也差不到哪儿去。

嘧菌酯

谱很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有效。嘧菌酯在我国25种农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33种病害。

主要有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病原中文学名: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界:真菌界 门:真菌门(Eumycophyta) 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纲:卵菌纲(Oomycetes) 目:霜霉目(Peronosporales) 科:腐霉科(Pythiaceae) 属:疫霉属(Phytophthora)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和叶霉病,黄瓜霜霉病[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白粉病[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黑星病和蔓枯病,辣椒炭疽病[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和疫病,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和黑痣病,葡萄霜霉病、白腐病和黑痘病,柑橘炭疽病和疮痂病,西瓜炭疽病,丝瓜霜霉病、冬瓜霜霉病和炭疽病,荔枝霜疫霉病,香蕉叶斑病[叶斑病是甜瓜重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生较重。],芒果炭疽病,大豆锈病,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等。

醚菌酯

谱不如嘧菌酯广,但对白粉病等,醚菌酯在我国15种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13种病害。

主要有黄瓜、草莓白粉病,小麦白粉病和锈病,苹果白粉病、斑点落叶病和黑星病,梨树黑星病,番茄早疫病,葡萄霜霉病和香蕉叶斑病等。

吡唑醚菌酯

相对抑菌活性强,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半知菌类及卵菌类等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活性,且具有潜在的活性,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性病害。吡唑醚菌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可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

在我国23种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25种病害,且在玉米和大豆上获得登记”植物健康作用”。

登记的主要防治对象有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白菜、西瓜、茶树、芒果和香蕉炭疽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和轴腐病,草坪褐斑病,玉米大斑病和植物健康作用等。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这三类剂特征的总结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农资的新消息,可以关注:微信号,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信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