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小麦干麦头、死麦穗现象日势严重,对农民增产增收造成很大影响,虫害是小麦病害的一种非常严重的问题,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 症状 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症状,灰霉病[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病原[病原,指病因。]及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方法
小麦赤霉病
赤霉菌[赤霉菌是在研究水稻恶病苗的过程中发现的,水稻恶苗病是由赤霉菌寄生而引起的,最常见的症状是稻苗徒长,病苗比健康苗可以高出1/3,经过研究得知,促进稻苗生长的物质是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造成白穗(第4个白穗)。赤霉病原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主要病害,近年在黄淮麦区有加重趋势。
发病特征
穗腐:小穗或全穗,呈枯黄色,湿度大时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长一层红色霉层,小麦赤霉病病害名称由此而生。小穗发病后枯白不结实,而结实籽粒呆白、秕瘦,发芽率下降,或呈玫瑰红色。穗轴或穗梗受侵染后,形成枯白穗,病粒枯白、绉缩,胚部线紫红色。病粒能引起人、畜中毒,病粒率不超过4%。
秆腐:多发生在穗部以下1~3节的叶鞘[叶鞘(leaf sheath)指呈鞘状包围着茎的、叶的基部,是由叶原基 下部细胞分裂而成,也有的生成象叶舌状的附属器官,通常具有伸长区,由于细胞的居间生长,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伸长,并分化成纵列平行的维管束。]及节部,初发病时叶鞘上出现淡褐色病斑,严重时产生粉红色霉层,病节以上枯黄,形成枯白穗,病株极易从病节处断开。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如遇阴雨天气,极易引起赤霉病的发生流行。
喷药防治
防治小麦赤霉病以预防为主,重点是在小麦扬花期前后预防穗腐发生。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果遇到降雨、多雾、阴天或良好的湿度条件,利于赤霉病菌浸染传播。
小麦灰霉病病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梗由菌丝体或菌核生出,丛生,有分隔,灰色后变褐色,上部浅褐色,顶端树枝状分枝,大小220~480×10~20(μm);分生孢子球形或卵形,生于枝顶端,单胞无色至灰色,大小10~17.5×7.5~12(μm),呈葡萄穗状聚生于分子孢子梗分枝的末端。此外,还可形成无色球形的小分生孢子,长3μm.该菌寄主范围广。
小麦灰霉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属弱寄生菌,在田靠气流传播,遇有潮湿环境或连续阴雨,病情扩展迅速,植株上下部叶片不同部位均可同时发病,形成发病中心。尤其是穗期多雨穗部易感病。感病品种叶鞘和茎秆上均可见到一层灰白霉。生产上积温低、日照少,3月份气渐低且多雨发病重。品种间抗病差异明显。阿勃波、川麦20等发病重。
小麦灰霉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灰霉病的品种。
(2)加强田间管量,提高抗病力
以上就是农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灰霉病病原及防治方法,想了解更多种植技术,可以关注:微信号学习更多,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植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