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硅唑防治什么病_作用与功能_使用要注意事项

氟硅唑是一个比较老的三唑类剂,具有保护和作用,滲透性强,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担子菌门(basidiomycete)是由多细胞的菌丝体组成的有机体,菌丝均具横隔膜。]及部分半知菌[半知菌是指一群只有无性阶段或有性阶段未发现的真菌。]引起的病害。市场主要集中在葡萄、梨、苹果、黄瓜、番茄、豆类、烟草等作物市场,还有部分市场集中在谷物类作物上。那么,氟硅唑有什么作用?防治什么病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下吧!

氟硅唑防治什么病_作用与功能_使用要注意事项

一、氟硅唑防治什么病

防治黄瓜黑星病,于发病初期开始,亩用40%乳油7.5–12.5毫升,对水常规雾;或用40%乳油8000–10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黄瓜防治烟草赤星病、蔬菜白粉病[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于发病初期喷40%乳油6000–8000倍液,5天喷1次,连喷3–4次。

防治药用植物菊花、薄荷、车前草、田旋花[田旋花为多年生草本,近无毛。]、蒲公英的白粉病,以及红花,发病初期开始喷40%乳油9000–10000倍液、隔7–10天1次。据资料报道,氟硅唑还可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枯病等。

二、氟硅唑的功能与作用

1、可用于内吸性。

2、可抑制甾醇脱甲基化。

3、主要可用于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有效,如苹果黑星菌、白粉病菌,禾谷类的麦类核腔菌、壳针孢属菌、钩丝壳菌等,球座菌及甜莱上的各种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花生叶斑病,对油菜菌核病[菌核病由核盘菌属(Sclerotinia)、链核盘菌属 (Monilinia)、丝核属(Rhizoctonia)和小菌核属(Sclerotium)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4、三唑类剂,破坏和阻止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有效,对卵菌无效,对梨黑星病有。

三、氟硅唑使用注意事项[办理信用卡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1、氟硅唑使用浓度过高,对作物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应严格按要求使用。

2、在同一个生长季节内使用次数不要超过4次,以免产生抗药性[抗药性又称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造成药效下降。为避免病原菌产生抗性,应与其他保护性剂交替使用,如在瓜类和草莓等作物白粉病常发病区,应做到氟硅唑与其他剂,如乙嘧酚、氰菌唑等交替轮换使用。

3、在病原菌(如白粉病)对三唑酮[三唑酮属于低毒性杀菌剂。]、烯唑醇、多菌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等剂已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换用本剂。在施药过程,要注意防护。

4、该药混用性能好,可与大多数剂、杀虫剂混用,但不能与强酸和强碱性药剂混用。

5、对霜霉病、疫病等病害无效,可与相应的剂混用。

6、喷药时水量要足,尽可能叶片正反面都喷到,喷雾时加入优质的展着剂,防效更佳。

7、应在通风干燥、阴凉、远离火源处贮存。

8、在黄瓜上间隔期[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放牧、收获(采收)、使用、消耗作物前的时期,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间隔时间。]为3天,每季作物多使用次数为2次;在菜豆上间隔期为5天,每季作物多使用次数为3次。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