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蒜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大蒜种植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各种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发生危害越来越重,病害有很多中,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大蒜常见的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大蒜的病害!
大蒜常见病害:
1、大蒜疫病
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症状:叶片自叶尖向下呈水渍状灰绿色,好像被水烫过,斑面隐现云纹,发病与健康部分分界不明显。病斑一般不甚明显,例如出现稀疏白霉,干燥时易消失。
发病规律: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以菌丝体、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内越冬。一般借助雨水溅射和灌溉水传播,从气孔侵入,在连绵阴雨的天气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植地,均易发生此病。
2、大蒜叶枯病[叶枯病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的1/3-1/2,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病健界限明显。]
发病特征:叶枯病主要为害蒜叶,发病开始于叶尖或叶的其他部位。初呈花白色小圆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上部长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全部枯死,在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粒。为害严重时全株不抽苔。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蒜头上越冬,第二年在适宜条件下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病部长出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进行再侵染。
3、大蒜紫斑病
发病特征:田间发病多始于叶尖或花梗中部,几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点,**微紫色,扩大后呈黄褐色[ 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产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具同心轮纹,易从病部折断。贮藏期染病的鳞茎颈部变为深黄色或红褐色软腐状。
4、大蒜软腐病[结球甘蓝易发病,且发病较重。]
发病特征:是一种性病害,低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大蒜染病后,先从叶缘或中脉发病,沿叶缘或中脉形成黄白色条斑,可贯穿整个叶片,湿度大时,病部呈黄褐色软腐状。一般脚叶先发病,后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致全株枯黄或死亡。治虫防病:因为害虫在大蒜上造成伤口,利于软腐病菌侵入,有的害虫体内外携带病菌,直接传播病害。所以防治害虫对软腐病的防治很重要。早期应注意防治金针虫、蝼蛄等**害虫,从幼苗期开始就应防治黄。曲条跳甲、地蛆等害虫。
大蒜防治方法:
1、大蒜疫病
⑴因地制宜的选用抗病品种。
⑵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抵抗力。
⑶及早喷药预防,用乙膦铝锰锌70%1000倍液或霜疫克露。
2、大蒜叶枯病
⑴播前药剂加新高脂膜拌种、浸种。蒜头剥开手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用量为蒜头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
⑵不连作,改种其它蔬菜,对病残株要及时清理,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
⑶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温度增强植株抗病力。
⑷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70%乙膦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3、大蒜紫斑病
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均有较好的效果。
4、大蒜软腐病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或47%加瑞农WP750倍液、50%代森铵1000倍液、新植霉素3000—4000倍液,隔5~7d喷药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应以轻病株及其周围的植株为重点,注意喷在接近地表的植株茎基部。
以上就是大蒜常见的几种病害及防治方法,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