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硅唑咪鲜胺对小麦白粉病有何作用?
氟硅唑咪鲜胺(菌立克)为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在药物喷施于植物叶面之后,能迅速被叶面吸收,传导于植物体内,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阻碍菌丝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杀菌剂咪鲜胺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为咪唑类广谱杀菌剂,主要作用是抑制留醇的生 物合成,具有内吸作用,还有一定的传导功能,能较好地防治香蕉 炭疽及冠腐,柑橘青绿霉、芒果炭疽病、炭疽和蒂腐。大鼠急性口 服致死中量为1600毫克/千克,对水生生物中毒,不会对天敌及有 益生物有危害。属于低毒农药,芒果采收后处理主要用此药,对芒 果贮藏期病害有防治作用,用于种子处理,可提高禾谷类作物种传 和土传真菌病害的活性。
咪鲜胺对小麦赤霉病怎样
咪鲜胺对小麦赤霉病还是有不错的效果的!一般用25%咪鲜胺乳油40mL/667m2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较好。咪鲜胺加戊唑醇可以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
戊唑醇咪鲜胺是一种三唑类高效新型复合类杀菌剂,戊唑醇是甾醇脱甲基抑制剂;咪鲜胺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
戊唑醇咪鲜胺可有效地防止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赤霉病、黑穗病、斑点落叶病、轮斑病等。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调节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的作用。
主要防治病害如下:炭疽病、蒂腐病、青霉病;香蕉 芒果 草莓花生辣椒 茄子 甜瓜 番茄等蔬菜的的炭疽病、叶斑病;水稻恶病、稻瘟病;油菜菌核病、叶斑病;蘑菇褐斑病,梨的黑星病等效果显著。
赤霉病是小麦和大麦的重要病害,在大流行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40%。同时,由于病菌的代谢产物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还会中毒。赤霉病是真菌病害,可以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一般只要初侵染菌源量大,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会爆发流行。防治办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播种前用种衣剂+新高脂膜800倍液拌种处理(用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可以避免和减轻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2、秋季深耕灭茬,并喷洒杀菌药剂+新高脂膜800倍液处理土壤,不仅减少菌源,还能减少越冬虫源。灌足底墒,施足底肥,特别是氮、磷、钾肥合理匹配,增施有机肥,确保小麦健壮生长。并适当提早播期,使小麦在病害大流行前抽穗扬花以减轻病害发生。
3、保穗壮穗:根据小麦生长态势和病害发病特点,要适时喷施保护药剂预防。要在孕穗期喷施壮穗灵,强化整个穗期的生长生理机能,提高受粉、受精、灌浆质量,增强抗病能力。当小麦齐穗至盛花期,抢晴喷药1-2次。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4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新高脂膜8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70公斤喷雾,可有效灭治赤霉病。
4、适时抢收。小麦成熟,及时抢收、抢脱粒、抢晒、抢归仓,避免小麦后期遇雨,病害在麦堆内蔓延。
苯醚菌酯小麦上能否使用?
苯醚菌酯小麦上能使用,苯醚菌酯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见效快,且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属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换用醚菌酯、嘧菌酯等作用机理不同的药,或者将其与三唑类药混用,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更为稳定。
田间小麦白粉病处于发生初期时,每亩用30%醚菌酯30克、30%醚菌酯20克、20%三唑酮80克、80%戊唑醇15克、30%氟菌唑20克、20%乙嘧酚磺酸酯20克,加水25公斤电动喷雾,药后10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78.57%、72.1%、62.63%、54.4%、50.17%、44.99%,药后20天的防效分别为93.4%、83.53%、61.25%、42.6%、5.9%、18.28%。结果表明,每亩用30%醚菌酯20~30克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对小麦生长安全,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达20天,能减少防治次数,省时省工。
每亩用20%三唑酮50克、25%氟硅唑80克、10%苯醚甲环唑100克、40%腈菌唑15克、50%戊唑醇10克、25%乙嘧酚磺酸酯40克、50%醚菌酯25克防治小麦白粉病,在白粉病发病初期用药,三唑类杀菌剂药后10天防效为65%~70%,醚菌酯防效较好,防效为90.2%;药后20天是白粉病上升扩展期,三唑类杀菌剂防效急速下降,为10%~20%,醚菌酯防效为73.2%。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始盛期用药,药后10天三唑类杀菌剂防效较差,为10%~20%,醚菌酯防效为50.5%左右;药后20天三唑类杀菌剂已无防效可言,醚菌酯防效则有所提高,病叶严重度有所降低,防效为83.0%。在小麦白粉病未发病或发病初期,可以选用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如果白粉病已迅速扩展上升,宜选用醚菌酯及其混配剂防治,且间隔10天再用一次药。应该不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