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372玉米
农大372是国审品种,由北京华奥农科玉育种开发有限公司培育;适合河北保定以南地区,山西南部,山东、河南,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罐区夏播种植。
1. 特征特性:播种到成熟103天,叶鞘紫,叶片绿,花药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80cm穗位105cm,21片叶;果穗长筒型,14-16行,红轴黄粒,半马齿,百粒重35,7g;籽粒容重364g/L,粗蛋白8.61%,粗脂肪3.05%,淀粉75.86%,赖氨酸0.28%。
2.产量表现:2013-2014年黄淮海夏播区试691.1kg,较对照增产6.1%,2014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9.3,较对照增产8.3%。
3.抗性:抗廉孢茎腐病,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腐霉茎腐病;感叶斑病,穗腐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4.栽培技术要点:6月中旬播种,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密度4500-5000株,底施三元复合肥30kg,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公斤。
5.注意事项:防治瘤黑粉和粗缩病。通过实验对比,每亩在5500株一6000株产量最高。(科学施肥管理的实验田)
个人可根据自己土地来选择合适株数/亩。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5014
品种名称:农大37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绿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7克。接种鉴定,抗镰孢茎腐病和大斑病,中抗小斑病和腐霉茎腐病,感弯孢叶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高感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64克/升,粗蛋白含量8.61%,粗脂肪含量3.05%,粗淀粉含量75.86%,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1.1千克,比对照增产6.1%;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9.3千克,比对照增产8.3%。
栽培技术要点: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亩施农家肥2000~300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30千克做基肥,大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30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适宜河北保定以南地区、山西南部、山东、河南、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夏播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粗缩病。
玉米丝黑穗病有什么症状,如何防治?
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雌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许多地区常将本病与玉米黑粉病混同一起,统称“乌米”和“灰包”,但两种病实际上是由不同病菌所产生的不同病害,应加以区别。
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
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一种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特种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
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土壤温度较低并且比较干燥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有利于丝黑穗病的流行。反之地温高、出苗快,发病则轻。因此,在冷凉山区,丝黑穗病发生就重。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
防治要点:用25%粉锈宁羟锈宁按照0.3%剂量拌种,防治效果不错;或用96%天达恶霉灵进行拌种,每公斤种子用种1-1.5kg。苗期用96%天达恶霉灵6000倍+天达2116粮食型600倍喷施基部1-2次。高梁黑穗病的发生规律有什么不同? 散黑穗病、坚黑穗病、丝黑穗病传染途径不同。散黑穗病种子传病为主,土壤也能传病;坚黑穗病主要靠种子传播;丝黑穗病以土壤肥料传病为主,种子也能传病,但附在种子表面和混在种子间的冬孢子作为初侵染源远不如土壤和粪肥来源重要。 冬孢子落入土壤、肥料中,或附着在种子表面,随种子发芽病菌也发芽,侵入种子幼芽,随高粱生长而进入生长点,待高粱幼穗形成,病菌破坏穗花器,形成黑粉。散黑穗病菌和坚黑穗病菌还能侵入子房,前者破坏子房和内外颖,后者仅破坏子房,变成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