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使用克百威
克百威是一种长效期(残留期)很长的农药,一般为30天左右,具有内吸、胃毒、触杀作用,可防治多种害虫,一般用于防治**害虫,施于土壤经作物吸收后,对地上害虫也具有优良的防治作物。但由于残留期长,毒性高,一般不能用于蔬菜等短期作物和即将收获的作物,多用于水果(生长前期使用,收获前2个月不能用)、林木、水稻玉米等生长前期。克百威一般是含量为3%,也就是说杂质(一般是用石粒作填充物)含量在97%,所以施到土壤后,大部分是不溶的,属正常的。
1楼不要乱说,克百威并不禁用,只禁止使用在蔬菜等作物上的,现在还有生产。很多呀,目前随便就能买到的无限制,批准文号都有。
稻蓟马如何防治
使用烯啶虫胺和吡虫啉、啶虫脒防治·,如果条件许可使用丁硫克百威危害水稻的蓟马很多,以蓟马科的稻蓟马发生最为普遍,常见的还有花蓟马、禾蓟马和管蓟马科的稻管蓟马,均属缨翅目昆虫。稻蓟马主要为害水稻,以秧苗和分蘖期受害最重。也能取食、麦类、游草、稗、看麦娘等,还可危害豆类、玉米、高粱、甘蔗、葱和烟草等作物。稻蓟马成、若虫以锉吸式口器锉破水稻叶面,吸取汁液,轻者出现花白斑,重者使叶尖卷褶,渐至全叶卷缩枯黄,使秧苗返青慢,萎缩不发。抽穗扬花期为害嫩穗,破坏颖壳,引起籽粒不实,造成秕谷。形态特征稻蓟马雌成虫体长1.1~1.3毫米,雄成虫体长1.0~1.1毫米,黑褐色,头部近方形,触角7节。前后翅均深灰色,近基部色淡,顶端较尖,翅缘有长缨毛,是其形态的重要特征。卵肾状形,长约0.26毫米,宽0.1毫米,初产时白色透明,中期变为淡黄色,将孵化时可透见红色眼点。若虫无翅,初孵若虫白色透明,复眼红色,以后体色转黄。3、4龄若虫已不取食,故称预蛹或假蛹,第4龄若虫体长0.8~1.3毫米。发生规律稻蓟马在我国南方可终年繁殖为害,世代历期短,在23~25摄氏度时,完成一代只需15~18天,田间世代重叠,我市一年发生11~12代,以成虫在看麦娘、李氏禾、芒草、麦类及稻桩上越冬。3月中旬,成虫开始活动,先在麦类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繁殖,4月中、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后,成虫大量迁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蘖期稻田为害、繁殖,至7月中旬后,气温升高,水稻圆杆拔节后,虫口数量急剧下降,大都转移到晚稻秧田为害,以后再转移到麦苗和禾本科杂草的心叶或叶鞘间生活,11月底成虫进入越冬。成虫性活泼,迁移扩散能力强,水稻出苗后就侵入秧田。天气晴朗时,成虫白天多栖息于心叶及卷叶内,早晨和傍晚常在叶面爬动。雄虫罕见,主要营孤雌生殖。雌虫有趋嫩绿秧苗产卵的习性,卵散产于叶面正面脉间的表皮下组织内,对着光可见产卵处为针尖大小的透明小点。早稻秧苗2叶期见卵,4~5叶期卵量最多,本田多产于水稻分蘖期,圆杆拔节后卵量减少。初孵若虫多潜入未展开的心叶、叶鞘或卷叶内取食。为害穗部的蓟马,因食害颖壳内壁或子房,影响结实,造成颖壳变褐或成秕谷。自第2龄起大部分群集在叶尖上为害,使叶尖纵卷枯黄。3、4龄隐藏在卷缩枯黄的叶缘和叶尖内,不再取食,也不大活动,直至羽化。稻蓟马不耐高温,最适宜温度为15~25摄氏度,18摄氏度时产卵最多,超过28摄氏度时,生长和繁殖即受抑制。所以在长江流域6、7月份间发生多,为害重,尤以此2月气温偏低的年份易大发生。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结合冬春积肥,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消灭越冬虫源。栽插后加强管理,促苗早发,适时晒田、搁田,提高植株耐虫能力。对已受害的田块,在药液中每亩加入150克尿素一起喷雾,能使稻苗迅速恢复生长。(2)化学防治由于稻蓟马繁殖周期短促,应重视田间观察及测报,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在若虫发生盛期,当秧苗百株虫量200~300头或卷叶株率10%~20%,水稻本田百株虫量300~500头或卷叶株率20%~30%时,应进行药剂防治。策略是“狠治秧田,巧治大田;主攻若虫,兼治成虫”。㈠催芽露白后或播种前,每5公斤左右种谷拌10%蚜虱净(施可净)可湿性粉剂25克,可在30天内基本控制稻蓟马,并可有效预防苗期稻飞虱和叶蝉危害。㈡用35%好年冬(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剂拌种:用药量为干种子重量的0.6%~1.1%,在常规方法浸种后拌匀药剂,然后踏谷播种。㈢用10%蚜虱净粉剂2000倍、40%乐果乳剂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液4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