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作用机理

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有机鱗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制昆虫神经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酶的活性,造成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积累,影响正常传导,使昆虫中毒致死。如果存在有机磷农药,就与胆碱酯酶结合,胆碱酯酶就不能分解乙酰胆碱为乙酸和胆碱,造成乙酰胆碱在神经肌接头和体内其他部位的过量积聚,引起一系列神经中毒症状。

农药作用机理

混用农药为什么应有不同作用机理或不同防治对象?混用农药为什么应有

农药作用机理

因为①复配杀虫、杀菌甚至除草剂,兼治同时发生的多种病虫 草害,或混用不同杀菌谱的杀菌剂,扩大防治对象,达到减少施 药次数的目的,这要求选择适当的时机和药剂。如在小麦抽穗灌 浆期,混用三唑酮、吡虫啉和磷酸二氢钾既可兼治蚜虫、白粉病 和锈病,又能促进小麦旗叶的生长,增加光合作用,延长小麦生 长期,防止干热风的危害。②将速效性药剂和药效高但见效慢的药剂混用,如菊酯或 毒死蜱与阿维菌素混用。③将作用机制不同(无交互抗性)的药剂混用,既可以起 到延缓耐药性上升的作用,也提高了防治效果和延长了药剂的命效期。

杀菌剂有什么样的作用机理?

杀菌剂对病原菌的作用机理最早是在1956年由具有“杀菌剂之父”之称的著名杀菌剂科学家,Horsfall在所著的《杀菌剂作用原理》一书中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但是,当时的杀菌剂都是非内吸性、选择性低的传统多作用位点杀菌剂,大多数起杀菌作用。限于当时的实验技术和生物学科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对杀菌剂作用机理认识的局限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选择性杀菌剂的广泛使用导致病原菌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人们为了科学、高效、安全协同使用杀菌剂,以及有效治理抗药性问题和发掘杀菌剂新靶标,广泛开展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和抗性机理研究。化学分析技术的提高、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电子显微镜的普遍使用,以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些重要植物病原菌基因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杀菌剂作用机理的研究水平和研究速度。同时,随着杀菌剂作用靶标和抗药性机理研究的深入,也促进了分子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例如,利用杀菌剂作用机理的知识,研究其靶标的生命功能和在病害发生中的作用;杀菌剂抗性作为遗传标记已经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

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不仅包含杀菌剂与菌体细胞内的靶标互作,还包含杀菌剂与靶标互作以后使病菌中毒或失去致病能力的原因,以及间接作用杀菌剂在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防病机理。由于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需要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存在着极大的难度和复杂性,目前只有部分杀菌剂的作用机理得到证实。杀菌剂作用机理可以归纳为抑制或干扰病菌能量的生成、抑制或干扰病菌的生物合成和对病菌的间接作用三种类型。杀菌剂作用机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杀菌剂又称杀生剂、杀菌灭藻剂、杀微生物剂等,通常是指能有效地控制或杀死水系统中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化学制剂。主要分为农业杀菌剂和工业杀菌剂两种。

农业杀菌剂

是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类农药,一般指杀真菌剂。但国际上,通常是作为防治各类病原微生物的药剂的总称。随着杀菌剂的发展,又区分出杀细菌剂、杀病毒剂、杀藻剂等亚类。

工业杀菌剂

按照杀菌机理可分为**性杀菌杀菌剂剂和非**性杀菌剂两大类。**性杀菌剂通常为强**剂,主要通过与细菌体内代谢酶发生**作用而达到杀菌目的。常用**性杀菌剂有氯气、二**氯、溴、臭氧、过**氢等。非**性杀菌剂是以致毒剂的方式作用于微生物的特殊部位,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或者生命体而达到杀菌效果,常见非**性杀菌剂有氯酚类、异噻唑啉酮、季铵盐类等。

杀菌剂按来源分,除农用抗生素属于生物源杀菌剂外,主要的品种都是化学合成杀菌剂,杀菌剂是一类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凡是对病原物有杀死作用或抑制生长作用,但又不妨碍植物正常生长的药剂,统称为杀菌剂。杀菌剂可根据作用方式、原料来源及化学组成进行分类。

农药作用机理

农药是什么原理,为什么杀虫、杀草,不杀农作物?

不同的农药有不同的作用部位和作用靶标,作用原理就不一样。比如作用于昆虫体壁几丁质的杀虫剂农药,它们怎么会作用于农作物上呢?除草剂就不一样了,除草剂有灭生性的,见绿就杀,是会作用于农作物的,所以,灭生性的除草剂使用起来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农药毒理学》可以帮你解开疑问。你说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