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怎么控制旺长

花生植株旺长,我应该怎么控制一下?

1.控制施肥。实践证明,防止花生旺长的施肥原则是:前期施足底肥,后期不用追肥。花生在花期补充微量元素肥料,目的是促进花生授粉下针。种植花生一定注意不能施氮肥过多,特别是花生秧子生长较旺的地块,少施或不施氮肥。

2.人工控制。方法一:人工去顶。花生下针后期、结荚前期,株高超过40厘米时,可用手摘掉主茎和主要侧枝的生长点,控制花生秧子生长,摘掉生长点的多少要适宜,多则影响光合作用,少则不能控制旺长。实践证明花生人工去顶控制花生秧旺长可增产10%左右。方法二:人工踩秧。在花生生长旺季,一般是7月下旬~8月上旬之间,发现株高过高时,选择晴天下午3时后,用脚将直立的花生秧踩倒。人工踩秧后不但能控制花生秧旺长,而且还可缩短果针与地面间距,促使果针下扎早入土。达到控上促下、增果增收。

花生怎么控制旺长

3.药物控制。如果花生主茎高不超过45厘米,就不需要打药。如果主茎高超过45厘米,可以采取药物控制。开花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 花生的果实为荚果,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形状有蚕茧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蚕茧形的荚果多具有种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荚果,一般都具有种子3粒以上。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的,这与花生的品种及土质有关。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种皮、子叶和胚三部分组成。种皮的颜色为淡褐色或浅红色。种皮内为两片子叶,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据测定花生果内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功能。 花生种子富含油脂,从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黄色,透明、芳香宜人,是优质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难溶于乙醇,人们可以通过将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热至39-40.8度,看其混浊程度,来鉴定花生油是否为纯品。 花生的内皮含有抗纤维蛋白溶解酶,可防治各种外伤出血、肝病出血、血友病等。 但花生米很容易受潮变霉,产生致癌性很强的黄曲霉菌毒素。黄曲霉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种毒素耐高温,煎、炒、煮、炸等烹调方法都分解不了它。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吃发霉的花生米。欧洲文献中最早记载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国有关花生的记载始见于元末明初贾铭所著《饮食须知》中,其后许多书籍不但载有落花生的生物学特性,且有地理分布等。可见中国有关花生的文献记载约早于欧洲100多年。世界生产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次为非洲。但作商品生产的仅10多个国家,主要生产国中以印度和中国栽培面积和生产量最大,前者约720万公顷,560万吨,后者为355.3万公顷,675.7万吨(1985)。其他国家有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和美国等。中国花生分布很广,各地都有种植。主产地区为山东、辽宁东部、广东雷州半岛、黄淮河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的海滨丘陵和沙土区。其中山东省约占全国生产面积的1/4,总产量的1/3强。 福建龙岩产的花生,果实饱满,香酥可口,应该是国内花生品种的一个地方特色。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花生花卉 花生为圆锥根系,入土可达2米,但主要分布在地面下30厘米左右的耕作层中。 根上着生直径1~3毫米的豇豆族根瘤菌。主茎直立,绿色,有的品种带有不同深浅的花青素,中上部呈棱角状,中空。主茎高度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高的可达1米以上。主茎上生第1次分枝,其与主茎的角度因品种类型而异,约30°~90°。通常直立型花生主茎高于分枝,匍匐型或半蔓型则分枝比主茎长。1次分枝上着生2次分枝和花序。叶互生, 为4小叶偶数羽状复叶,某些品种也可见多小叶的畸形叶,有叶柄和托叶,小叶片椭圆、长椭圆、倒卵和宽倒卵形,也有细长披针形小叶,叶面较光滑,叶背略显灰色,主脉明显,有茸毛,叶柄和小叶基部都有叶枕,可以感受光线的**而使叶枕薄壁细胞的膨压发生变化,导致小叶昼开夜闭,闭合时叶柄下垂。总状花序,每个花序一般可着生4~7朵花,多的可达10朵以上而形成长花枝,蝶形花,橙黄色,旗瓣上带有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条纹。雄蕊10个,2个退化,8个具有花药。柱头羽毛状,子房基部有子房柄,受精后一群能分生的细胞迅速分裂,约经3~6天伸长形成绿色带紫的棍状物,称果针,一般长10~15厘米。有时可见花萼管基部套在果针梢端上,顶着受精后已凋萎的花器。这时子房位于果针的梢端,外有若干层细胞的帽状物保护。花生开花後会开始生长红紫色头尖尖像气根一样的子房柄,其伸入土中尖端会形成乳白色小小的豆荚(花生豆荚),果针花生的种子伸长后向地生长,将子房送入土中,达到一定深度后,子房开始向水平方向生长发育而形成荚果。这时需要黑暗条件。荚果本身也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其发育所需要的钙质,都由荚果直接从土壤中吸收。果针入土的难易与花在植株上着生的位置有关。开花部位过高,或因茎枝过于纤弱,遇风雨时易变动位置,因而影响果针向地的角度,入土较难。匍匐型花生的果针由于距离土面近,角度适宜,入土结荚率最高。直立或丛生型花生如茎枝节间短,近主茎基部多分枝且能连续开花的,才有较高的入土结荚率。

花生旺长有什么办法控制?

花生要盛花期过后及时控旺。

随着雨季的来临,花生生长期间水分充足,气温高,生长速度加快,极易造成茎叶徒长。7月20日田间调查情况表明:花生株高在40厘米左右,部分地块超过45厘米,已有旺长趋势。如果不及时控制,株高过高,容易倒伏,而且营养过度供给茎叶,使荚果发育所需营养减少,不饱满,影响产量。

1、化控剂的选用。生产中,比较常用的化控剂为多效唑。

⑴、多效唑用量过大,会严重影响花生荚果发育,使果型变小,果壳增厚,若做种用,出苗延缓,生长势弱;

⑵、施用过早,会加重花生叶部病害发生,使叶片提前枯死、脱落,引起植株早衰;

⑶、多效唑在土壤中残效期较长,对后茬作物的生长会表现出抑制作用,不宜连茬使用。因此建议尽量不要选用,花生繁种田禁止使用。可选用如壮饱安、花生矮丰、花生果宝等,这些化控剂含有少量多效唑成分,经过复配加上增效剂,使用安全、不残留,控旺效果好,应大力推广。

2、化控剂的使用时间。今年花生前期干旱,蹲苗较理想,到7月中旬后由于雨量增加,花生生长速度加快,容易徒长,因此控旺要及时。当田间开始封垄时第一次使用,时间大约在7月22-25日。然后根据生长和气候情况,株高在45-50厘米时,第二次施用,时间大约在8月10-20日,花生收获时株高不超过60厘米为好。

3、化控剂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时,掌握如下原则:

⑴、多次少量法。就是说花生控旺要分2-3次进行,避免一次用量过大,控旺过早,影响花生正常生长。每亩用药总量不超过40克(每次用药20克左右),每次喷药不超过2喷雾器。

⑵、喷药在午后进行,6小时内如果遇雨应重喷。

⑶、喷药时加入少量中性洗衣粉,可增加药液展着和叶片吸收能力。

⑷、喷药时要喷花生顶部生长点,一喷而过,不能重喷。

4、几点注意事项。一是化控后的花生应密切关注田间生长情况,加强管理,防止叶斑病病和叶片早衰现象的发生。二是及时收获,避免收获过晚,烂果加重,影响产量。可以看看多效唑 或花生专用高浓缩营养调控剂

采取哪些措施控制花生秧旺长呢?

1.控制施肥。实践证明,防止花生旺长的施肥原则是:前期施足底肥,后期不用追肥。花生在花期补充微量元素肥料,目的是促进花生授粉下针。种植花生一定注意不能施氮肥过多,特别是花生秧子生长较旺的地块,少施或不施氮肥。

2.人工控制。方法一:人工去顶。花生下针后期、结荚前期,株高超过40厘米时,可用手摘掉主茎和主要侧枝的生长点,控制花生秧子生长,摘掉生长点的多少要适宜,多则影响光合作用,少则不能控制旺长。实践证明花生人工去顶控制花生秧旺长可增产10%左右。方法二:人工踩秧。在花生生长旺季,一般是7月下旬~8月上旬之间,发现株高过高时,选择晴天下午3时后,用脚将直立的花生秧踩倒。人工踩秧后不但能控制花生秧旺长,而且还可缩短果针与地面间距,促使果针下扎早入土。达到控上促下、增果增收。

3.药物控制。如果花生主茎高不超过45厘米,就不需要打药。如果主茎高超过45厘米,可以采取药物控制。

花生控旺多又饱不含激素花生控旺,花生旺长好农药,活杆成熟、结果多,粒饱满。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